
1.1.3 影响企业科技创新的要素
企业科技创新活动主要受企业外部要素和企业内部要素影响。外部要素主要从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法律环境、技术环境等方面对企业科技创新产生间接影响,内部要素对企业科技创新产生直接作用。
1.外部要素
(1)经济环境。企业科技创新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大量资金的投入,资金不足会给科技创新带来重重阻力。外部要素中的经济环境指的是金融环境,金融市场的活跃度和规范化程度决定着一项技术是否能顺利从思想萌芽、技术研发顺利过渡到市场化。技术研发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需要庞大的资金支持,因此融资成为中小型企业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道坎。美国硅谷之所以能成为世界创新高地,健全完善的金融环境功不可没。
(2)政治环境。政治环境主要指国家政策方针。政策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通常表现为政府通过采取不同手段加大对企业创新的扶持力度,如政策倾斜、税收减免、人才奖励、资金支持、服务供给等多重政策优惠。良好的政治环境,一方面将极大地鼓舞科技型企业以及相关从业人员从事科创活动,另一方面将为科技行业提供更多的资源和资源集聚渠道,为行业发展打造有利环境。
(3)法律环境。法律能调整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能平衡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法律环境的营造需要健全完善的法律制度,需要国家不断平衡权利与义务的关系,进而规范行业发展。一方面要明确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坚决制裁触犯法律条款的技术创新行为,确保行业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国家逐步完善的法律会带给企业和技术创新者安全感,鼓励企业和技术创新者在法律范围内大胆创新。
(4)技术环境。它指的是技术供求关系现状,以及社会对技术的普遍认知水平。良好的技术环境,即技术供求关系达到相对平衡,有足够的人才和技术储备来满足技术产业化需求,而技术产业化的能力也能够适应技术的快速迭代。社会对技术的普遍认知水平会影响科技型企业和技术人员的社会地位,在技术认知水平偏高的环境中,技术革新和技术创造成果将更容易得到社会的支持,也就更容易实现盈利。
2.内部要素
(1)管理。企业科技创新活动具有明显的系统性特点,是一项庞大工程。在多数情况下,一个研发任务需要拆解成多个子任务,并由不同的职能部门协作完成,因此需要对创新活动安排专人进行管理,确保任务顺利开展。先进的科研管理制度和合理的组织架构将有效推动科技创新,让科技创新人才在制度中受益,让科研成果可规划、可预见。相反,落后的管理机制将制约科技创新活动的有效开展,限制科技创新人才的能力发挥。
(2)生产。企业科技创新管理旨在不断统筹有限资源,得到资源的最优配置,实现科研成果快速产出,加速实现技术市场化。技术成果只有投入与运用到生产活动中,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才能提高企业的竞争力。而这离不开生产与技术的协调,即生产的能力能够跟上技术产出速度,技术发明创造速度也能跟上社会生产需求。因此,企业需要同步发展生产能力与创新能力,两者缺一不可。
(3)文化。企业文化将影响每个员工的工作态度,创新文化能让创新融入企业的血液中,使企业不满足于当前的技术成就和市场规模,创造创新文化氛围,鼓励员工大胆发挥想象力,不安于现状,勇敢地踏出“舒适区”,争做时代先锋。
(4)资源。它指的是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活动所需资源,包括充裕的研发资金、较为先进的科研设备和充足的人才储备等。我国虽然处于科技创新的井喷期,但是资金缺乏、高级科研设备较依赖进口、专业人才相对匮乏等问题依旧严峻。正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缺乏资源,会严重阻碍企业开展科技创新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