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创新管理人才培养指南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1.1 企业科技管理的内涵

企业科技管理是指依据科学技术工作规律,运用现代管理手段,组织和统筹管理企业科技活动,对企业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和激励等方面的管理工作。实践企业科技管理的宗旨在于统筹规划企业内外部的科技资源,合理组织研究与发展活动(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R&D),建立科学有效的生产秩序,将最新的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从而提高企业的技术核心竞争力和经济效益。宏观上,企业科技管理包括研发部门的配套设施、企业技术研发战略、企业技术研发规划等。微观上,企业科技管理包括研发项目立项和组织实施、技术开发和转移、成果管理和推广等科技创新活动,以及科技经费管理、人事管理、物资调配、情报搜集等项目管理活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研究与发展活动做出过定义,大致可分三大类:

(1)基础研究。开展理论研究或实验,侧重于发现事物的发展规律和运动规律,探索和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并通过获得新发现和新观点,不断对目前已有的科研成果(包括物质规律、科学发现、理论学说等)做出最新补充。以科学论文、学术著作等呈现基础研究最终的成果。

(2)应用研究。应用研究是在基础研究的成果基础之上所开展的进一步研究探索,具有如下特性。一是明确性,即通过确定特定的研究目标,使研发活动的开展具有十分明确的指向。二是实用性,即进一步探索基础研究成果是否存在实用化的可能,进而提高基础研究成果的转化效率。三是独创性,即探索新方法或新原理,对目前已经采用的应用方法探寻更高效的应用途径。主要是以科学论文、科学著作、原理性模型和专利等呈现应用研究的成果。

(3)试验发展。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成果基础之上,结合自身实际科研经验,充分利用现有知识,开发新材料、新产品和新装置,建立新服务、新工艺和新系统,以及对已开发和建立的上述各项进行实质性的改进。主要是以新产品或新技术原型、试验报告、设计定型的新产品或新工艺等来呈现试验发展的成果。

本书采用的研究与发展活动的定义,主要是指致力于增加科学技术知识,并将该知识应用于新产品和生产资料的创造以及现有产品和生产过程的改善的活动。

通常,研发经费投入越多、占营收比例越高,经济效益增长越快。大型企业都会投入大量精力和经费在R&D上。比如,华为极其重视研发机构建设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出,分别在北京、上海、南京、杭州等地设立了上千人的研究院,投入大量经费在新兴技术的研发上,而鸿蒙系统的问世及广泛应用,验证了投入R&D活动能够带来经济效益的增长。

企业科技管理的主体是科技管理人员,即企业科技项目团队中负责项目管理的专员。企业科技管理的客体主要为科技创新活动,需要通过人力、财力、物力等资源的集聚与科学规划,在限定的时间内,朝着明确的目标努力,并最终促成技术产出。企业科技管理实质上是实现企业科技目标的过程,在技术迭代升级中创造社会价值,并实现企业营收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