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同学,我对你心动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619章 牧牛图3

这意味着此时修行者已经不再需要时刻依赖清规戒律的约束,心灵已经获得了某种程度的自由和自主。

然而,这段文字也提醒我们,尽管已经取得了进步,但仍然需要警惕外界因素的干扰,以免失去已经驯服无碍的心性。

牧人虽然不再紧紧拽住缰绳,但依然保持警觉,随时准备引导牛的方向,这象征着修行者在享受心灵自由的同时,也保持着对自我心性的持续关注和调整。

第八组“相忘”与第九组“独照”则展现了修行者心灵修炼的更高境界。

在晚霞的映照下,老牧人怡然自得地横笛独奏,笛声悠扬,连天空中飞过的仙鹤也为之驻足,静静聆听。

旁边的年轻牧人听得如痴如醉,歪着脑袋,为老牧人击拍而歌。

然而,如此美妙的笛声却丝毫没有干扰到旁边的牛,它依然悠闲地舔着自己的蹄子。

牛的鼻绳也不再被牧人紧紧握住,而是随意地绕在牛脖子上。

老牧人的牛更是连鼻绳也解除了,正在一旁仰颈畅饮山泉。

这组造像寓意深刻,说明人的心性已经不再执着于外界的诱惑,达到了纯净自乐的境界。

然而,牛在饮水这一细节也表明,它对外界仍然有所需求,这象征着修行者虽然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仍然需要继续修炼,以彻底断绝对外界的依赖和烦恼。

第十组“双忘”则将这种境界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画面中,牛不吃不喝,温顺地卧在一旁,而牧人则敞胸露怀,怡然自得地在一棵大树下酣然入睡。

树上一只调皮的小猴倒悬而下,试图拉扯牧人的衣襟,但他对此全然不知。

小猴在此象征着外界的干扰和红尘的诱惑,而牧人的无动于衷则表明,这些对他已经不再构成任何影响。

这说明修行者已经达到了心体澄静的境界,心灵已经彻底净化,不再受外界干扰的影响。

第十一组“禅定”标志着修行者进入了心灵修炼的又一重要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牛的形象已经消失不见,只剩下修行者独自结跏趺坐,沉浸在深深的禅定之中。

修行者头顶上方刻着一首颂词:“无牛人自镇安闲,无住无依性自宽。只此分明谁是侣,寒山樵竹与岩泉。”

这几句颂词寓意深刻,象征着修行者已经摆脱了执着与贪恋,心灵达到了宁静致远的境界。

此时,修行者的心性如同清风一般,自由自在地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与林间的翠竹、山间的清泉相互交融。

然而,这还并非修行的最高境界,因为修行者的“本我”依然存在,他的物质形体依然在世。

按照佛家的观点,只要色相还存在,贪恋和执着的心识就仍有产生的可能,就像病根未除,随时可能旧病复发。

因此,修行者还需要进行最后的修炼,以期达到不留色相于世间的至高境界。

第十二组“心月图”则展现了修行者最终达到的圆满境界。经过长期的修炼,修行者由定生慧,终于进入了万象皆空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