盈利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擅长获取价值的企业

获取价值的概念已经改变

那么这些互联网巨头企业又是如何盈利的呢?请看图1.5。与图1.1相比,我们能发现右侧的价值获取方式发生了变化。价值获取方式已经由“合理定价和防御”向“开辟多种收益来源”转变。原因在于这些互联网巨头实现利润的方式与传统制造业、零售业截然不同。“收益化”的含义正在发生变化。

图1.5 善于获取价值的企业

制造业的“收益化”是指通过为产品或服务设定合理的价格,并将其转换为收益,为企业盈利的行为。由于收益(销售)已经确定,同时企业又获得了利润,所以“收益化”与企业盈利直接相关。

图1.5中的互联网巨头们对“利润化”的定义完全不同。互联网巨头获取价值的方式不仅是通过为产品设定合适的价格实现稳定创收,还可以通过其他各种方式产生利润。

这些企业不在乎是否从销售产品中获利。相反,他们一直认为商品销售根本无利可图,想要获利就必须积极寻找其他方式。

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包括免费增值、均价订阅制、按量计费订阅、长尾理论、信息匹配和会员制。这些价值获取方式与单纯销售产品的差距很大。传统制造业的盈利模式是为消费者创造价值,而后从中获利,而这些巨头对“老办法”完全没有兴趣。

如今这些巨头的价值获取方式大获成功,他们收获了巨大的利润。新冠肺炎疫情迫使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DX),我们完全可以预期,未来这些企业的价值(市值)潜力无限。

对于那些依靠“销售额减成本”获利的制造、零售类企业而言,即便他们学到了上述互联网巨头的盈利模式,也很难在自家企业实行。这些企业已经习惯了传统的价值获取方式,即依靠销售商品获利的经营模式,因此即便他们发现了新的盈利手段,也会觉得这种“新事物”和我的“老公司”没什么关系。

多样化收益来源

企业要在数字时代获取价值,就应该在创造价值的基础上,想方设法地创造收益,实现利润最大化,而不是只为目标客户提供商品。如今商业活动的主题应该是如何增加利润;在哪方面设置收费点才能增加收益;除了消费者,我们还能从哪些方面获利;如何找到帮助企业持续、长远盈利的方法……

这意味着除了为产品定价,还有更多能让企业盈利的方法。即便单纯的“销售”已经无利可图,我们也有机会找到其他的收益来源并从中获利。

比较典型的就是谷歌和脸书使用的三方市场手段,即“广告模式”。这两家企业提供的搜索引擎和社交软件都无法直接从用户手里“拿到钱”,因此这其中无法产生利润。

但是他们擅长通过另一方使用者获取利润,即只要让广告商“买单”,企业就可以在免费满足用户需求的同时为自身盈利。如果平台能提供免费且优质的内容,用户就会爱上这个平台。但这样的平台必须有一套方便与广告商沟通的体系作为支撑。

亚马逊同样擅长获取价值,他们也构建了一套看似没有收益实则能赚得盆满钵满的体系。由于亚马逊属于电商,相比于有实体店的企业,其成本大大降低,但其物流成本仍不容忽视,因此亚马逊的利润也相当微薄。不过亚马逊想到了一套为企业补充利润的方法。他们以电商业务创造的价值为基础,又另辟蹊径,以亚马逊网络服务(第2章有具体讲述)继续为企业创收。

众所周知,苹果公司以旗下的iPhone、iPad以及Mac系列的产品盈利,但苹果的产品战略只在内部进行。他们采用无晶圆厂模式,由合作伙伴为其生产产品。因此苹果公司的产品生产成本高于那些自主生产的企业。苹果公司通过精妙绝伦的品牌设计一次又一次地刺激着消费者的情绪,消费者对苹果公司旗下商品的支付意愿之高,是其他同类企业永远无法想象的。

另一方面,苹果公司的利润不仅于此。他们同样擅长获取价值,盈利手段更是多种多样。iTunes正是他们的起步之作。苹果公司旗下智能设备的一大收费点在于苹果音乐。由于收费业务以单曲计算,因此毛利更高。仅凭创造价值无法创造如此惊人的利润和用户期待,哪怕是苹果公司也不可能“一招鲜吃遍天”。

不过近年来情况发生了变化。由于竞品不断涌现,智能设备愈发普及,苹果公司的产品销量开始放缓。苹果公司也深深地感受到,想要再次创造如此巨大的价值,实在太困难了。于是他们开始着手改变服务方式,寻找盈利的新方向。

如上所述,以GAFA为首的互联网巨头长久以来都在努力实现收益多样化,并努力创造更大的利润。

善于获取价值的不只有GAFA

善于获取价值的不仅是GAFA之类的企业。事实上制造和零售类企业之中也有些专注于获取价值的弄潮儿。

这其中之一便是开市客。开市客提供仓储式配送业务,以低价向客户销售商品,因此他们也是一家零售类企业。如果只关注价值创造,开市客的成本不低,似乎没有什么利润空间。

但开市客还是依靠独特的策略从中获取了价值。他们的方法是每年向客户收取订阅费。这个方法可谓是开市客防止亏损保障利润的“绝招”。全凭这套策略,开市客成为市值仅次于沃尔玛的第二大仓储式大卖场。

特斯拉也在利用价值获取来盈利。首先汽车行业根本不会让新品牌轻易入场分走一杯羹。一家汽车制造类企业除非产销量巨大,否则必然亏损。但特斯拉却能尽可能控制亏损并一举扭亏为盈,原因在于他们有一套独特的价值获取方式。

虽然特斯拉仅凭科技感满满的炫酷电动汽车就已经创新了价值创造方式,但更难能可贵的是,截至2020年,特斯拉已经成功击败了丰田,成为市值最高的汽车制造类企业。

开市客和特斯拉的成功案例恰恰证明,即使是制造、零售类企业也可以通过将创新的价值获取方式融入其商业模式以增加利润。即使价值创造的方法已经成熟,也可以充分利用价值获取创造新的商业模式。这部分内容笔者将在第2章用真实的数据为大家一一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