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中医糖尿病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节 中国糖尿病认识发展史及其贡献

公元前4世纪在《黄帝内经》中就有“甘美肥胖,易患消渴”的记载。隋代(公元581~618年)甄立言在《古今录验方》载有“渴而饮水多,小便数,无脂似麸片甜者,皆消渴病也”。王焘所著《外台秘要》进一步阐述“夫消渴者,每发小便至甜,医者多不知其疾”。这说明古代医家观察到消渴病多饮、多尿、尿有甜味等临床特征,无疑昔日的消渴病即是如今的糖尿病,是世界医学中最早的文字记载。王焘其父王玉敬指出“尿闻之有水果味,尝之甜味”,充分体现出古人对糖尿病并发急性酮症酸中毒有了深刻的认识。

中医对消渴病的认识、辨证、论治,在实践中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总结出中药、针灸、推拿、按摩、气功、饮食、运动以及民间单方、验方治疗消渴病的经验,千百年来在防治糖尿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丰富了世界医学宝库,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我国民族医学如藏医、蒙医、回医、傣医、苗医等在防治糖尿病上也各有特色,可惜我们对此缺乏研究,只能遗憾地留下一块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