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剧透历史,刘备人麻了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9章 刘焉问计

涿县,太守府中门大开,太守刘焉早已在府门前等候,他身着一袭华贵的官服,眉宇间透露出威严与庄重,但此刻,他的脸上却带着一丝期待与激动。

随着一阵马蹄声响起,一辆马车缓缓驶来,停在太守府门前。刘焉立即迎上前去,亲自为车上的客人打开车门。

只见一位青年文士走下马车,他身着青衫,气质儒雅,正是周秉。

刘焉一见周秉,便热情地迎上前去,拱手作揖道:

“伯庐先生莅临府上,焉有失远迎,还请先生恕罪。”

周秉脸上恰如其分地表现出一抹惶恐之色,连忙回礼道:

“太守大人折煞我了,在下不过是一介白身,如何当得起太守大人如此礼遇。”

“当得起,当得起。先生于大破黄巾保卫涿县立下了大功,若非先生建言献策,此刻焉安能高卧府衙之中。倘若遭了不幸,让贼军破了涿县城池,则后果不堪设想,焉的身家性命都未必能够保全。无论是为了全城百姓,还是为了老夫一人,都该郑重感谢先生。”

一番话说得情真意切,刘焉绝口不提刘玄德,仿佛功劳都是周秉一人立下的。

二人又在门口寒暄过后,刘焉便亲自引领周秉进入太守府。他边走边向周秉介绍府中的景致,每一处都显得那么用心与精致。刘焉先引着周秉来到他平日办公用的书房。

此地藏书丰富,称得上琳琅满目,文房四宝一应俱全。

不得不说,这符合这个时代的真实情况,知识被垄断在少数特权阶级手中。

最后,刘焉引周秉在一间待客的雅室坐下,命人奉上茶水和点心。

二人接着攀谈一番,刘焉旁敲侧击问起周秉的来历,师从何人,治何经典。

周秉将早编好的腹稿合盘托出,随意敷衍搪塞一番。

刘焉主动将话题引到正题上,吩咐左右退下,房中只留周秉和刘焉两人。

刘焉语气诚恳,发问道:

“焉这几日有些烦恼,郁结心中,犹如一块巨石压得我喘不过气来,令我茶饭不思,愿请先生为我解惑。”

周秉故作不知道:

“太守身居高位,此番亦有大功,朝廷必有升赏,到时候调入朝堂担任九卿级别的高位亦是不难,不知这烦恼从何而来。”

刘焉面色一苦,叹了口气,为难道:

“这正是我烦恼之来源啊。九卿之位看似风光,可朝堂之中又有多少双眼睛盯着。今年陛下刚刚下令解除党禁,士人们纷纷活跃起来,十常侍深受陛下信任,宦官势大,外戚等也不是省油的灯。这个时候,老夫身为宗室,进入朝堂担任九卿的高位,恐非我之幸事啊。”

周秉用食指蹭了一下下巴,开口道:

“原来太守忧心的竟是此事。宦官干政不是一日两日,外戚势大由来已久,今陛下解除党禁,清流士人复有所活跃。但他们彼此争斗不休,利益诉求各不相同,加之朝堂之上还有卢植卢子干这样的正直之士,料想他们不会刻意为难大人的。往长远了不好说,至少大人一如朝堂就遭到他们的针对大抵还是不至于的。”

刘焉接着吐苦水道:

“话虽如此,然身居高位,如履薄冰,终不能叫老夫安心。他们哪怕不刻意针对我,老夫夹在中间也必会受气,我舍了一郡太守之位的清闲,跑到雒阳受别人的气,又何苦来哉?老夫今年近五旬,说黄土埋到了脖子亦不为过,早失了锐意上进之心,开拓进取之志,不想在卷进朝堂的漩涡之中。老夫膝下有四个儿子,纵然他们在不争气,也要想着为他们谋一条出路,此为人父母之本心。自然不想他们跟着我担惊受怕,只想谋个安心去处,以度余年,再能给子孙后代留下一点薄业,余愿足矣。”

周秉仔细倾听,皱眉思索,试言道:

“原来太守有如此心结,秉知道了。也就是说,大人是宁愿担任一太守,也不愿到中枢为官的。”

“然,只是这回蒙玄德与伯庐之功,陛下论功行赏,总要给我挪一挪位置的,在地方上竟然已经升无可升,那也只有调入朝堂了。老夫也无奈啊!”

刘焉坦言了他的想法,周秉却陷入了思考之中,空气一时之间沉默下来。

周秉故作苦思良久的样子,半响,吊足了刘焉的胃口,开口道:

“大人可是想要一两全其美之法,既要能保证荣华富贵,也不陷入是非风险之中?”

被点破心中所想,刘焉毫无尴尬之色,而是正色道:

“欲解此难,伯庐可有计策教我?”

周秉又思考了一会儿,面露精光道:

“也不是不能兼顾二者,秉想到一条计策,愿说与太守?”

刘焉神色激动了,“是何妙策?快快说来,老夫洗耳恭听。”

“四个字。”周秉故意卖了个关子。

“哪四个字?”刘焉急切问道。

周秉压低了声音,一字一顿说道:

“废史立牧。”

刘焉仔细琢磨了一下这四个字,一时脑筋还没转过弯来。

周秉解释说:“不知,太守大人可知于绥和元年,汉成帝曾改刺史为州牧。”

顿时,刘焉的眼中精光大方,甚至忍不住霍然起身!

刺史,仅有监督权;州牧则是真正意义上掌管一州军政大权的封疆大吏。

所谓废史立牧之策,即用宗室、重臣为州牧,在地方上凌驾于刺史,太守之上,独揽大权以安定百姓。

看着刘焉的反应,周秉得以确认,刘焉自己还没有想到“废史立牧”之策,否则不会如此失态。

但此刻刘焉也顾不得自己的失态,径直走到了周秉的身旁,轻声道:

“伯庐先生可有具体的法子教老夫?”

“若太守大人能于黄巾之乱中立下足够的功勋,再择机向天子献上此建言,正值朝堂之内三方倾轧之乱象,天子或会实行此策,以保四方平安,防止黄巾乱党再现。”周秉答道。

“老夫如何立下大功,恐怕此事还得落在玄德与伯庐肩上吧。”刘焉反应过来。

“我等确有计划,预备北上救援蓟县,然后南下冀州参与对黄巾的决战,还望太守鼎力支持。”

“好魄力!”刘焉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