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5章 副产品更受欢迎
1963年,才刚刚入夏,气温就有些火热,正如某些新婚的小两口。四合院老槐树上的蝉扯着嗓子“吱哇吱哇”叫个不停,仿佛在开演唱会。
小周刚办完热热闹闹的婚礼,从婚礼的喧嚣里脱身,就一头扎进 666所那有条不紊的工作节奏里。
他心里想着,好不容易所有事都上了正轨,有点空闲,不如搞个大的,于是一拍脑袋,决定造一架实验用的电动直升机,这想法,在666所简直就像在平静湖面扔了颗炸弹!
制造电动直升机,在旁人看来简直就是天方夜谭,就现阶段的科技水平来讲就是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第一个大难题就是动力,说白了就是得找高能量密度电池。这可是这场科研攻坚战的“桥头堡”,但小周心里一点不慌,因为他是胸有成竹。
为啥呢?先不说小唯资料库里那些从后世穿越而来的电池知识,就前阵子用新型常温超导材料捣鼓出来的电池,就给了他一个极大的惊喜。
不过呢,这样的好东西也不能马上拿来用。
一方面,这新材料保密级别高得很,小周的电池科研团队是和学校合作的,保密等级不够,就像拿着一把小钥匙,打不开那扇高级保险柜的门。
另一方面,小周也想看看,自己贡献了一些后世电池研究思路后,团队能整出啥花样。这就好比让徒弟们自己去闯荡江湖,看看能练出什么绝世武功,也算是锻炼科研团队了。
看其他团队的研究进展,到最后如果需要,他再以保密级别科研成果的名义,拿出新材料电池。毕竟这只是个试验项目,新材料的用量不多,不存在非得量产后才能研究的说法。
电机方面也是同样的处理方式。电机这玩意儿,应用可太广泛了,别的不说,光机床这块,就是个超级大市场。
小周心里算盘打得噼里啪啦响,这样的团队要是磨合好了,以后那可都是能派上大用场的得力干将。
集成电路这块也是这么个理儿,他给这些团队定了个期限,说明年五一之前必须出成果。要是到时候还没动静,他就甩出自己的“王炸”,拿出使用常温超导材料的成品,先把电动直升机样机造出来。
你还别说,也不知道是小周和国内顶尖高校合作这招起到效果,还是 666所的科研氛围像兴奋剂一样,把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全给激发出来了,一个个开启“爆种”模式。
总之,那些科研团队跟开了挂似的,在短短不到一年时间里,纷纷拿出了让人惊掉下巴的成果。
这下可好,小周的底牌居然暂时没了用武之地。不过话说回来,作为一个地道的华国人,“留一手”那也是天性,就像老话说的“闷声发大财”嘛!
这些后话暂时不说,不过研究电动直升机好处可多了去了,能让国内好几个领域的科研进程明显提升,间接带来的提升更是数都数不过来。
比如说,有了更牛的电机,是不是就能造出运行更稳的机床?从而带动机加工行业的提升?这样也能给各行业赋能,更不要说对666所之前的产品也能带来提升。
细想一下也是,电动版的固定翼飞机的实现难度可是要比电动版的直升机要容易得多得多!因此,小周也准备等电池、电机研究团队的研究出了成果后对之前的飞机也进行一次升级。
那为了配套新电池,解决一些偏远地区充电问题,小周拿出新型高转换率太阳能光伏板,也就合情合理了。毕竟一个可以制造出常温超导材料的牛人,造些单晶硅还不是手拿把掐?这可小周为 666所增加产值的好办法。
那时候,国内很多基础设施还不完善,特别是那些交通不方便的地方,用电简直就是个大难题。给这些地方通电,费时费力不说,关键还费钱,毕竟那时候国家还没进化成后世的“基建狂魔”。
但这些地区又不能没有信息交流,这可就给太阳能光伏装置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再搭配上一些因地制宜的辅助发电设施,像风力、潮汐能啥的,就能满足绝大多数地区的电力需求,让那些地方的电力使用从“零”直接跳到“一”,实现质的飞跃。
科学研究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儿,科研团队也不是一下子就能磨合好的。小周安排好各处科研任务后,结婚第三天就请假了。
为啥呢?今天可是新娘回门的大日子,小两口正处在你侬我侬的热恋期,陪老婆回门那是天经地义的事儿。在 60年代,能做到这样,那可真是难能可贵,简直就是模范丈夫的典范。
苏瑶正好在放暑假,当老师就是这点让人羡慕,一年有两次大长假。但苏瑶的父母都要上班,父亲苏成功在总后,母亲冯怡是军医院的医生。
白天,家里就只有苏瑶的弟弟苏建国一个人。小夫妻俩早晨腻在床上,就像两块粘在一起的麦芽糖,怎么都不愿意起床,毕竟正是食髓知味的年纪。
好不容易小两口挣脱了床的封印,一起去菜市场买了菜,就直奔苏瑶父母家,给小舅子苏建国做了顿丰盛的午饭。
下午一起去看了场电影,回来又做了一顿大餐,等着老丈人和丈母娘回家。等苏成功和冯怡回到家,看到这一桌好菜,虽然都是苏瑶动手做的,但小周也在旁边打下手,心里对这个女婿那是相当满意。一家人其乐融融地吃完这顿“回门饭”。
吃完饭,苏成功就把小周叫到书房,翁婿俩开始聊起工作上的事儿。小周除了那些需要保密的内容,其他工作安排都一五一十跟老丈人说了。
当提到太阳能发电及其应用场景时,苏成功敏锐地发现了其中的亮点,就像发现了新大陆一样,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不得不说老丈人还是有水平的,不用小周点破就闻弦歌而知雅意。
作为部队的后勤大管家,他太清楚很多部队哨所都在偏远山区,交通不便,用电困难。要是小周说的太阳能搭配风力、潮汐能这些真能实现,那可就能解决大问题了。
于是苏成功详细询问了一些细节,还跟小周说了部队的需求,让他好做些准备,还直言会把这事上报。小周一听就明白,这也是老丈人对自己的提携。
果不其然,没过几天,小周把太阳能光伏样品造出来后,部队的人就像闻到腥味的猫一样,迫不及待上门考察了。
考察完太阳能的使用情况,再加上小周设计的辅助风能,从纸面数据来看,完全能满足一般哨所照明、通讯的用电需求。
于是,部队先小批量试用,在京城周边地区试点。使用结果很快就反馈上来了,部队领导满意得不得了,直夸实用。这下,部队的订单就像雪花一样纷纷飞来。
而另一边,机械厂的领导看到小周又做出这么厉害的成绩,也赶紧上报。上级一看部队都下了这么多订单,就知道这是个好东西。
考虑到实际使用情况,还是先在一些地方试用,毕竟不是所有好东西都用得上的。但试用过后发现,这类产品似乎在地方上同样有广泛的应用空间。
于是又给小周他们增加了超多订单,甚至通过之前港岛的渠道卖到了世界各地。这下,小周在 666所下面又搞了个光伏产业生产车间。
而且从受欢迎程度来看,这个光伏产品简直就是“香饽饽”,军民两边都爱得不行。毕竟飞机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购买,而光伏产品却可以造福每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