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9章 西行迎亲
两家侯府的丧事就在这种猝不及防中仓促上演,其实不止两家侯府,
其它公侯府邸,禁军将校凡是在韩章的奏报里提到亡故的,都紧锣密鼓的开始治丧。
李范作为他那一代在京唯一的男子,带着年纪还小的子侄们迎接外客,主持治丧。
午后,确认各家已经开始治丧迎客后,皇后娘娘的车驾离开皇宫,第一站就是广陵侯府。
李范在内的李家族人,前来吊唁的宾客们纷纷下跪行礼,
曹皇后缓缓走入灵堂安静的行礼,转身走到大长公主这一边的主家答谢位置说
“姑母恕罪,官家在宫中哭晕过去数次,
醒来后先去中书省主持忠烈兵将的封赠抚恤事宜,我这个外甥媳妇只好先来致祭,
官家稍晚的时候会来府上送表哥和侄儿们一程”
大长公主答礼完说
“国事要紧,殁于王事乃是无上光荣,我们都是勋爵人家,朝廷总不会亏欠的,
还望官家优先封赠抚恤那些寒门官将,禁军士卒,乡兵义勇,效用志士。
他们的家中更加困难,也急需皇恩的抚慰。老身这边无需挂念。”
皇后恭声称是,又与封三娘,十一娘一一叙话安慰,
封三娘和十一娘逐一谢过皇后,谢过官家。
皇后没有停留,又转向门外,去往各个院落,不避嫡庶与辈分,
在每一家的灵前都庄重致祭,一丝不苟。
把各家娘子媳妇和孝子们感动的稀里哗啦。
广陵侯府这里结束了,不顾身体上的疲劳,又走到门外转身去了江都侯府,
从江都侯府的正门唱名而入,同样庄重的一一祭拜,
对每一家女眷温言宽慰,表达哀思。
离开江都侯府,皇后的车驾没有回宫,
继续去往汴京其它公侯伯子男有阵亡儿郎的府邸悼念,
直到夜幕时分,宫门落锁了才回到宫中,
此后数日,她继续出宫,连此战禁军中的指挥使以上将官家中都获得了皇后的驾到。
曹皇后的行为极大的振奋了军心民心,
连辽国使臣给国中的报告都高度称赞她是堪比圣神宣献皇后(萧燕燕)的贤后。
这份报告让辽国上层统一了认识,尽管南朝看起来受到重创,可是禁军主力尚在,
又有曹皇后这般能够笼络人心的君主,难保没有广陵侯那样善战的武将。
相比于韩章还需要等初步统计结果才能发出塘报。
灵州之战中,大辽也是有观察团蹲在现场的,
周军以少敌多的超强战力和上下一心的牺牲精神深深震撼这些辽国将军,
大辽祖上是怎么能压着南朝打的?这不科学啊。
元昊带着质子军去接应衙兵之前,这些辽国将官见势不妙就先一步跑路了。
快马加鞭回到西京道的他们面见辽国皇太叔皇太后皇帝,
呈上见闻十余篇,力陈南朝军力强盛不可轻取。
后来又收到汴京发来的报告,曹皇后这么勇的举动在辽人的心中也加分极多,
辽人推己及人,如果大辽的皇后皇太后也这么做,辽军士气也一定爆炸式上涨。
很快,摄政皇太后和皇太叔发出诏令,主动出面调停周夏两国,
同时调动大军二十几万进逼云州,既不能刺激周人鱼死网破,也要保住夏国,
最好能收回点军费,涨涨岁币。
-----------------
刚刚发走奏报,辽使就迎来了馆伴使,
大周中书省在灵州取胜之后,终于,首次邀请辽使出面调停周夏战争。
辽使摇摇头,苦笑不已,周人做外交不懂行,运气倒是很好,
这么恶劣的局面硬生生给灵州军民扳回来了。
在没有接到新的命令的前提下,辽使重复之前的主张
“夏周两国恢复战前边界,大周需要向辽国增加一倍的岁币,割让云州。
大周必须承认夏国,承认夏皇并且每年支付岁币四十万贯,绢布四十万匹”。
让辽使没想到的是,之前不肯松口的周朝中书省,这次却说有得谈,
抱着疑惑的心情,辽使步入中书省开始了谈判。
备受重创的广陵侯府,恨不得像仙侠小说里那些被打崩的名门大派一样来个封山百年,
可事情不能这么做,家里的儿郎们还在灵州躺着。
一边治丧,大长公主又命令李范带着家丁护送封三娘李十一娘等女眷前往灵州,
将李勤等人的灵柩接回广陵老家的祖坟安葬。
清早,数十辆马车载着广陵侯府江都侯府密密麻麻的女眷出城,
除了坐马车的,还有几十位娘子骑着战马带着刀弓簇拥着马车。
除了李范还有江都侯府几位小侯爷也带着家兵忙前忙后。
汴京人议论纷纷,很快就传开这是侯府女眷西行迎亲,
偌大的侯府已经没有多余的男丁云云,把李范等人华丽的无视了。
这些传说几经加工,在后世又成书《李门女将西征记》,
从迎回亲人灵柩变成了李勤等人兵败殉国,西贼十几万大军兵围灵州,
白面书生韩章先是拒发援兵导致兵败,
又在灵州城内吓得魂不附体,连连请求朝廷发兵增援,
偏偏辽国又大军压境,朝中竟然无人能够统兵西征,
于是广陵侯府老太君大长公主以七十高龄携一杆太祖御赐龙头宝杖在朝堂上当着众多大臣的面使了一套三十六路太祖棍法,威猛无比,群臣震惊以示尚可用,
官家大喜,亲自奉上帅印请老姑母挂帅西征云云,
像封三娘李十一娘之类的老中青三代女眷也被编排上各种天上星辰,
人人都是力能缚虎善使兵刃的奇女子,
一路打破十六道关口斩下无数好汉,打得夏国狼狈逃窜云云。
封三娘这些女眷不知道以后会被说书人们捧到什么样的高度,
韩章也不知道自己以后和庞籍潘美这样的猛人一起荣登大周反差三人组。
现在的韩章还沉浸在悲伤之中,老老实实的给阵亡的三万多将士办后事呢。
由于实在是没有足够的棺木,除了军官外,普通士卒的尸体直接焚烧,军中根据身份一一记录,
灵州城赶制了许多瓷瓶瓦罐来盛每一个战士的骨灰,外面用红漆写上战士的姓名年龄身份住址籍贯。
为了做好这件事情,在得知军中识字的人不够之后,韩章把灵州城里识字的狗都抓到大营中帮办后事。
盛纮同学一直以来引以为傲的字体没有引来韩章的重视,
反而苦逼的在各种瓷瓶瓦罐上郑重的书写,
这可不是考场,写错了还能换张纸重新写,
这里的瓶瓶罐罐都是有数的,众目睽睽之下两榜进士写错了字就特别丢人。
这一仗淮南兵的损失尤其大,他们是最早投入战场的一批抗线军团,
本身的铠甲又只是在庆州武库中选出来给边军用的货色,本来就是之前庆州驻军挑剩下的,
由于前面二三十年和平,防护和用料上面就坑了许多,
尽管富弼慷慨的让他们随便挑,也只能矮个子里选将军。
李勤的办法就是把庆州的纸甲也带走,
防护不够是吧,外面再套一层,只要不遇到下雨天,防护就能补足了。
可惜因为外面套了纸甲,让元昊误以为淮南兵是软柿子,后娘养的,
五千多具装铁骑的突破口也选在了这里。
所以元昊踢到了铁板,前后八千多淮南乡勇效用倒在了阵地上,
仅剩四千多人伤残存活的淮军直到最后一刻都没有放弃,
他们在各路援兵的支援下硬生生拖到了右翼步骑大军的赶到,
据说许多仓皇逃窜的夏军是绝望的一路哭一路跑,
他们不明白要什么样的攻击才能击垮这些疯子。
淮南兵的牺牲大不代表其它各部的伤亡小,九万大军阵亡三万多,
仅仅是阵亡数字就超越了三分之一,勋贵子弟的阵亡更是达到五成,
灵州军经此一战基本丧失了作战能力,各支军团的编制都不完整。
只有怀远镇鲁达利用围攻的夏军素质差的优势,周旋近月麻痹对手后突然杀出,
在决战当日一举击溃围城夏军,还一路打到灵夏官道上堵住了不少溃军一顿收拾,
趁势占领了许多夏军遗留下来的堡寨村镇,把大周的边境狠狠的向前推进了四十里。
周军的战绩还不止于此,灵州这里大打出手,确信元昊主力在灵州后,
凉州方向,整训已久的曹国公亲帅步骑一万主动进攻甘肃二州,
二州的兵马壮丁被抽调走大半,存粮也被强行带走,
曹国公不费吹灰之力就拿下甘州,惹得肃州,沙洲,瓜州全都倒戈来降,只要有粮食,大家早就想投奔大周了。
所以曹国公当务之急就是筹粮赈灾,真是活见鬼了,
后方在赈灾,前方城市拿下来不但抢无可抢,也要出动钱粮赈灾。
曹国公心中不妙的感觉越来越重。
果然后来周夏和议,朝廷命他把四州交还夏国,
灾难深重的大周实在是养不起四州的老百姓。
曹国公在这段时间散尽财富到处筹粮让四州的人白吃两个月,
引得百姓们交口称赞,无不视其为父母,
谁成想到了落得个血本无归,这哥们气得回到凉州就称病罢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