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深心理师育儿手记:帮助孩子社会化(3~7岁)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有力量的父亲更容易给孩子建立规则

因家庭变故,我的大儿子龙龙从4岁开始由我一个人带大。

很多人都觉得我这个爸爸特别细心,给孩子买鞋子,买袜子,做饭,洗洗刷刷,等等。很多时候,我除了是爸爸,还要具备妈妈的职能。一个人兼具两个人的角色和职能一定是辛苦的。我发现,因为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我的儿子有一些特别有趣的特质。

他是一个情感非常细腻的孩子,这种细腻体现在他对待身边的人的方式上。我们之间发生过很多令人难忘的互动。他8岁时,我工作特别辛苦,有一天晚上哄他睡觉时,他闭上眼睛,我和他聊天。我谈到工作上的辛苦时,有一些伤感,此时他体现出一种非常强的共情能力,拍拍我的肩膀,说:“爸爸,没事儿的。”

那一刻,我心里真的很暖,很感动。感谢上天给了我这么好的儿子,我愿意一直陪伴他成长。

有人说,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亲一定要和孩子一起做30件事情,例如,和孩子一起做个手工凳子,和孩子一起在沙滩上奔跑,等等。这些看似不那么重要的事情,其实那样有趣和温馨,能让孩子充分地享受父爱,感受父亲的存在。

父亲角色的缺失

然而,在很多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亲是缺席的。某位知名人士在一次访问中谈到过对孩子的愧疚。有一天,他去接儿子放学,开车到儿子小学门口等了半天都没接到儿子,他打电话问妻子,妻子说:“儿子已经上初中了。”

父亲对儿子的愧疚也是对自己的责怪,因为他们明白自己没有尽到父亲的责任。

有一次,我在机场候机厅听到旁边三位男士谈论自家孩子。其中一位说道:“儿子放寒假,我答应带他坐飞机去北京。儿子听了高兴得很,说这实现了他两个心愿——一是坐飞机,二是第一次去北京,而且是和爸爸一起。”那位父亲说的时候情绪激动,有点儿哽咽:“我没想到9岁的儿子会这样开心,这让我意识到我陪儿子的时间太少,心里很愧疚。”其他两位若有所思地点头说:“是啊,我们也觉得,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太少了。”他们忽然都不说话了,仿佛在沉思着什么。爸爸们很想爱自己的孩子,但又常常不能陪在孩子身边。

机场中总会有很多玩具店。总有脚步匆匆的男士停下来为孩子选玩具,他们是想弥补一些缺憾吧。可是,父爱要通过“愧疚——补偿与愤怒——原谅”这样的模式表现吗?难道爱得深沉的父亲沉默寡言地给孩子一个忙碌的背影就是父爱的正解吗?

很显然,我们错了。我们这样理解父爱,只是想让孩子理解父亲,不想让孩子因为在缺失父爱中成长,体会到虚空而抱怨。

有多少孩子曾看到父亲离去的背影怅然若失?在当代,“父爱是无言的”这种观念似乎很难具有说服力。

父爱是有条件的

心理学家弗洛姆曾说过:“母爱的体验是一种消极的体验。”意思是,孩子什么都不用做,就可以赢得母亲的爱。因为母亲的爱是无条件的。

但父爱与母爱不同,父亲的爱是有条件的。父爱的原则是“我爱你,因为你符合我的要求”。

曾有一位年轻人面带困惑地来找我,对我说:“胡老师,在我小时候,我爸爸很忙,经常不在家,有时候我一两个月都见不到他,他回来的时候,总会记得给我带份礼物。但是,只要我犯一些小错误,他就会勃然大怒,把我痛扁一顿。为什么我的爸爸会忽然对我很愤怒呢?难道他不爱我吗?”

我告诉他:“你父亲是爱你的,所以他不在你身边的时候会心生愧疚,但同时他也对你有所期待。他期待你能帮助他解决他的愧疚,方法就是:我不在,孩子也成长得很好,和我想象的一样。”

给父亲教育孩子的权利

父亲给予孩子力量也会让母亲的焦虑感减少,让她感到安稳。在一个健康和谐的家庭里,夫妻关系是第一位的。

然而,有的妈妈会对自己的丈夫说:“帮我带下孩子。”这句话隐含的意思是:孩子是我自己一个人的。这样的妈妈把养育孩子当成了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她们的丈夫被排斥在她们和孩子的关系之外了。

妈妈在和孩子的互动中能体验到存在的价值,是因为她们感觉到自己被重要的人看见了。如果孩子对妈妈说“妈妈,我长大后能给你一切”,而从来没有男人对妈妈这样说过,那么她肯定特别欣慰,会和孩子更密不可分。但在一个家庭中,爸爸、妈妈和孩子的角色不能互相替代。如果有一天,孩子想和他爸爸一起玩的时候,转头问妈妈:“妈妈,我可不可以跟爸爸玩?”妈妈就要注意了,这说明你需要给爸爸更多参与家庭教育的机会。很多时候,不是爸爸不愿意参与养育孩子的过程,而是妈妈把爸爸赶走了。当然,也不排除有些爸爸会主动让出对孩子的教育权。

有力量的父亲更容易给孩子建立规则

实际上,作为一名父亲,让孩子参与到自己的生命中是一种不错的体验。

有一次,我去电视台录制节目时,带上了豆子。那时,他才6岁。快上台的时候,我告诉他:“你坐在台下看,爸爸在上面工作。”并且向他交代好其他的注意事项。录制开始前特别调皮的豆子在录制期间很安静,一直在我的视线范围内。录制结束的时候,豆子对我说:“老爸,你好厉害,比我想象的还厉害。”这让我感动了许久。我问:“你以后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呢?”豆子说:“我也要像爸爸那样厉害。”

爸爸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才能给予孩子更好的价值体验。当孩子在内心深处把爸爸当成强者看时,规训的前提也就形成了。

较弱的爸爸想规训孩子、给孩子建立规则时,孩子可能会说:“你自己都这么弱,还来要求我。”这样的话是很多爸爸难以接受的,会让他们产生一种强烈的挫折感。有的爸爸可能会因此恼羞成怒。

要知道,一个有力量的父亲很容易给孩子建立较好的规则感,这意味着他的孩子在社会上与他人相处时更能遵循规则。

父亲陪孩子体验家庭之外的空间

妈妈带给孩子安全的体验,把孩子从妈妈身边带离后,爸爸必须带孩子去另一个生存空间,即家庭之外的空间。爸爸要带孩子去探索、去冒险,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去学习几项新技能,这些本身就是非常好的陪伴和支持。

有一次,我带豆子去游泳池玩,看到有位妈妈带着她8岁的女儿。

女孩学游泳已经3年了。这位妈妈对我说,教练在的时候,女孩游得很不错;教练不在、只有她在的时候,女孩即使身上绑满了漂浮物,也不敢游。她鼓励女孩,说:“去游啊。”女孩却说:“我不会,我害怕。”她把女孩拉到自己身边,说:“没事儿的,你游,妈妈在身边。”几次三番,女孩还是不敢离开妈妈。我在旁边看不下去了,就对女孩说:“叔叔在旁边,你看你能不能不戴那些漂浮物,游起来。”我为了证明自己能保证女孩的安全,还在女孩面前表演了几个跳水动作。

虽然女孩还是有点害怕,但因为身边有较好的安全保障,也就放心地去游了。在那一刻,我扮演的是女孩爸爸的角色,一个能保证孩子安全的爸爸,一个强有力的、能支撑她的爸爸。在爸爸面前,孩子更愿意探索新事物。

父亲给孩子树立价值观

作为父亲,该如何帮孩子树立价值观呢?价值观是抽象的,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具体化,而实践的方式就是陪伴。

一起去郊外爬山、一起游泳、一起散步的亲子时光是最能让人感到幸福快乐的。同样地,在这些活动过程中,孩子也能从爸爸身上学到坚强、独立、勇敢、负责任、敢于冒险和挑战等好品质。如果爸爸特别热爱生活,对很多事物都非常感兴趣,时常带孩子到处走走,探索新奇的东西,始终保持对新事物的好奇心,孩子就会慢慢地在爸爸的影响下变成特别有趣、好奇心旺盛、乐于尝试的人。如果爸爸是一个沉默、没有任何情趣的人,那么,孩子也很难成为有情趣的人。爸爸的陪伴是无价的教育,这不是在否定妈妈教育的重要性,而是在说爸爸的教育可以弥补不足。

爸爸的陪伴不是奢侈品,而是非卖品,不是用钱可以买到的。爸爸能够系统全面地帮助孩子认识世界,在孩子还没有自己的判断标准时,爸爸可以给孩子传递正确的价值观,这对孩子日后形成健全的人格有着积极的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