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投资带来的是不一样的钱
按照不同的标准,投资人分为很多种。按照投资目的划分,分为战略投资人和财务投资人;按照投资机构的背景划分,分为产业资本和非产业资本,产业资本往往就是战略投资人。多数优质企业发展要经历天使、VC、PE多轮的投资,有的则能够机缘巧合地拿到知名机构的资金,并顺利进行A轮、B轮、C轮、D轮……融资;也有的企业从初始默默无闻不做PR(Public relationship,公关),无知名投资机构问津,到后续因为业务模式的高歌猛进或新引进合伙人的人脉更新,也可以不断拿到知名投资机构或国家级基金的资金。
钱的属性没有变化,企业获得的投资都可以用来拓展业务、广开渠道、招兵买马、加大研发……但是不同社会属性的投资机构,会给企业带来不同的作用和影响。就战略投资人而言,可以参照2020年3月20日证监会发布的《发行监管问答——关于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票引入战略投资者有关事项的监管要求》中对于战略投资者的标准定义,即战略投资者应当符合下列情形之一:
第一,能够给上市公司带来国际国内领先的核心技术资源,显著增强上市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创新能力,带动上市公司的产业技术升级,显著提升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
第二,能够给上市公司带来国际国内领先的市场、渠道、品牌等战略性资源,大幅促进上市公司市场拓展,推动实现上市公司销售业绩大幅提升。
综上所述,在技术、市场、产品、渠道这些企业发展的重要环节,不管是上下游产业链的资源整合,还是赋予技术授权研发、团队能力增厚等内生增长,只要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让企业享受到赋能的红利,就不枉“战略投资者”的称号。这对产业资本来说并不困难,因为每天做的就是同样的事情,只要把自身的一部分红利释放给被投公司,就获得多赢局面。
以下案例源于公开的上市公司资料,笔者借此来阐述投资机构为企业赋能这一主题。
根据开元股份(300338)的公告所示:长沙开元仪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该公司”)于2020年4月13日召开第四届董事会第四次会议及第四届监事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引进战略投资者的议案》《关于公司与南京瑞森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江苏瑞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江苏瑞华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签署附条件生效的战略合作协议的议案》等相关议案,该公司拟引入战略投资者南京瑞森投资管理合伙企业(有限合伙)(以下简称“南京瑞森”)、江苏瑞华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瑞华投资”)和江苏瑞华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瑞华集团”)。该公司拟根据本次非公开发行股票的方案,与前述战略投资者签署《附条件生效的战略合作协议》,就战略合作具体事宜进行约定。
(1)引入战略投资者的目的
南京瑞森与瑞华投资、瑞华集团为受同一实际控制人控制的企业,瑞华集团已通过不同形式与多所高校开展合作,可促进该公司和高校之间的课程产品研究开发的合作。同时瑞华集团进行了众多在线业务相关产业链的投资,在云计算、云服务及新媒体解决方案方面具备显著的技术资源。瑞华集团在投资并购职业教育行业或产业领域及项目管理方面亦具备优秀的人才资源。该公司发展至今极为需要优秀的职业教育投资和管理人才资源,以及在线教育技术方面的发展和应用,也需要通过投资并购来提升公司管理能力和市场拓展及竞争力。南京瑞森、瑞华投资、瑞华集团与该公司将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在公司治理、内生业务拓展、产品研发、技术升级、投资并购等各方面建立全面、深入、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协同发展。
(2)引入战略投资者的商业合理性
南京瑞森、瑞华投资和瑞华集团与该公司将在职业教育、在线教育等教育业务领域开展长期合作。这几大公司将根据该公司业务发展的需要,为其提供专业性的支持。同时在公司治理、内生业务拓展、产品研发、技术升级、投资并购等各方面建立全面、深入、长期的战略合作关系,协同发展,进一步提升该公司的内在价值,提高其整体盈利水平。
基于瑞华集团与多所高校的良好合作关系,可以为该公司提供高校资源对接,帮助其拓展与高校的课程研发合作,提升课程产品质量,扩展名师资源;瑞华集团在在线业务领域也有较为深入的产业布局。未来,瑞华集团将积极推动、促成现有已投资的如云计算、云服务及新媒体解决方案类公司与该公司建立业务合作关系,促进其在线教育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提高其市场竞争力。此外,瑞华集团也将依托其投资并购渠道,和南京瑞森、瑞华投资共同寻找与该公司业务相近或相似的投资并购项目,积极协助该公司拓展市场,获取潜在市场和业务机会。
战略投资者给钱给人给业务,不但能够在业务上与被投企业实现协同发展,而且能获取业务机会和业务利润,更因为战略入股,能够在二级市场股价出现上涨时享受到自身业务带给上市公司的资本增值,这种两全其美的做法也是二级市场喜闻乐见的。做大做强主营业务,利用战略投资者的不同行业优势,实现技术和产品的渠道拓展,增厚上市公司收入利润,这对非上市公司也是非常有借鉴意义的。
就非上市公司而言,以先进制造业引进产业投资机构为例,笔者在此简单描述一下产业投资机构的筛选项目过程:初步判断项目技术先进性—交给产品研发负责人判断技术合作可行性—给销售负责人判断市场容量大小—给产业集团CEO判断整体纳入上下游体系的战略布局认可度。如果走完上述各个步骤,产业战略投资人确认这就是自己想要投资的非上市公司,那就在与自身产业订单绑定之前,用赋能为谈判筹码确定一个比较低的估值,在产品合作与资本投入方面实现双赢。产业投资机构不但赢得了短期的订单收益,而且还获取了陪伴企业不断成长,迅速推动公司上市,使之前的资金投入尽快实现资本升值的优先权,资金的有效性真正实现了与实业的完美结合。也正基于此,除非在行业中名列前芧,非上市公司在融资时一般都会欢迎产业投资人优先进入。
与单纯选择战略投资人不同,在不考虑业务协同的层面,对财务投资人的甄选就比较简单,最主要的是考量创始人看重什么。
如果是看重某个省内市场拓展或是为了去拿土地等生产资料,完全可以定向选择某省或市区的产业基金;如果是为了得到所谓更好的背书,争取上市之前在监管机构面前有加分项,往往就会选择国家级大基金或较知名的国有基金;如果是为了加深与某些投资机构投过项目的品牌、销售等方面的深度合作,可以选择给予本产业密集投资的投资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