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2 社会责任的定义
企业社会责任到底是什么?根据阿奇·卡罗尔的定义[7],社会责任是指社会对企业在经济、法律、伦理道德、慈善等方面的期望。这个定义强调的是企业因社会对它的期望而产生的责任。这些责任的重要性和先后顺序不尽相同。卡罗尔认为它们呈金字塔形结构,经济责任是基础,也是占比最大的,法律的、伦理道德的以及慈善的责任依次向上递减[8],如图1-2所示。
首先是经济责任,也就是企业需要盈利,这是基础。企业如果不获利,是没法生存的,它存在的基本意义就会被动摇,所以企业首先需要对股东负责,能够生存并且盈利。然后是法律责任,也就是说,企业作为一个企业公民需要遵纪守法,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不能违法乱纪,这个也很重要。除此之外,是伦理道德责任,即遵守整个社会的道德规范。企业及其领导人、成员等都有义务做符合伦理道德规范的,正确、公正、平等的事情,避免伤害其他人或组织。在这些都做好的基础上,我们再讲慈善责任,企业应做一个好的企业公民,为提高所在社区的人们的生活质量贡献一分力量。
慈善责任又被称为企业自愿履行的责任,这是因为做慈善是社会对企业或个人寄予的没有或无法明确表达的期望,但是否承担或应承担什么样的责任不能强加于他们,这取决于企业或个人的自行判断和选择,这是一种完全自愿的行为。此外,这种叫法还隐含着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细心的你会发现,每当灾难降临,我国企业往往反应非常快,非常积极,这是因为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集体决策的效率很高。而西方国家的企业往往不会说自己捐了多少,这与其治理体系有一定的关系。西方大企业的管理制度往往比较复杂,企业每年捐助资金的预算是固定的,如果需要动用企业资金进行超过预算的捐助,就必须额外申请,并经过董事会同意。但在预算范围内,高管团队能够根据需要自由决定捐多少、什么时候捐。

图1-2 企业社会责任金字塔[9]
除了卡罗尔的经典定义之外,ISO 26000首次在全球范围内定义了社会责任。当然,它所讲的社会责任往往泛指组织的社会责任,不仅仅限于营利组织,也就是我们所讲的企业,还包括那些非营利组织等。根据该定义,组织的社会责任是指一个组织用透明的合乎道德规范的行为,为其决策或者活动对社会和环境所产生的影响而承担责任。
ISO 26000要求的社会责任是区分不同组织的。对于NGO,也就是非营利组织,它们的社会责任与营利组织(即企业)的社会责任是有区别的。非营利组织往往倾向于无限扩大它们的社会责任和影响力的范围,而营利组织往往倾向于限定其所承担的社会责任的范围,认为自身承担的社会责任是有边界的,不能够将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无限化。然而,要想两者达到平衡,绝非易事。如今又出现了第三类组织——社会企业,介于NGO和营利组织之间,这类企业更加复杂,它们努力平衡经济责任与社会责任之间的关系。我们会在后面的章节做详细的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