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做,轻松渡过叛逆期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章
理性认识叛逆期

面对孩子的一种行为,把它看作叛逆还是成长,其实关键在于我们的视角。

在谈到隔代养育时,我们脑海中是不是常浮现出爷爷奶奶对孩子无限的包容和浓烈的爱?有时我们会认为爷爷奶奶在带孩子时没有界限,过度地纵容孩子,进而认为隔代养育是不恰当的。仔细思考一下,事情的另一面却是如果由父母亲自来养育孩子,我们缺少的恰恰是足够的爱心和耐心。隔代养育的优势是爷爷奶奶对养育孩子有经验,同时他们知道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漫长的过程中,孩子的哭闹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在我儿子还是婴儿的时候,我经常被他整夜不停的哭闹折磨得不知所措,情绪失控。而当时我父母对我说的最接地气、最朴实的一句话是:“茄子是吊大的,孩子是哭大的。”这种经验之谈让我理解了孩子哭是长大的必经之路,我们不能被孩子的哭闹带到糟糕的情绪中去,因为那只会让我们无能为力。我们应该试着去了解孩子哭闹背后的需求是什么,然后满足他。这个方法经过我一再地探索和尝试,使我面对孩子越来越自如、越来越有办法。后来儿子12岁的时候问我:“妈妈,为什么我心里想什么你都知道?”我开心地说:“因为你是我的孩子啊,我当然知道你在想什么。”而实际上,并不是每一个父母都知道自己的孩子在想什么。为什么哭?为什么发脾气?为什么对父母的话不理不睬?他们没有花时间和心思在孩子身上,所以他们对孩子的需求并不了解。如今我儿子已经18岁了,他还经常会问一些孩子气的问题:“妈妈,我为什么没有叛逆期?”“我为什么从来没有挨过打?”“你不陪我,是因为我在你心里没有那么重要了吗?”……

我之所以讲这些,是想说孩子的行为是不是叛逆,取决于父母对孩子行为的态度。如果我们觉得孩子可爱,他用手抓着米粒努力往嘴里塞,我们会觉得孩子是在探索、在成长,哪怕他把米粒撒得到处都是,哪怕你还要给他换衣服、洗衣服。

我儿子2岁的时候特别喜欢撕纸,我给他买的小绘本被他撕坏了好多。保姆觉得可惜,就把书都收了起来,我听说后,就找了很多报纸和他一起撕着玩,然后教他怎么把纸撕成不同的形状,把不同形状的纸描到白纸上让他看,把纸折成不同的形状让他模仿。最有趣的是他发现一张纸折成两层他自己还撕得动,可是折成四层就得求助爸爸帮他撕了,当然爸爸也趁机告诉他要好好吃饭,力气才能像爸爸一样大。

通过上述例子,大家可以看出孩子究竟叛不叛逆往往只在我们的一念之间。这些所谓的“叛逆”只是体现出孩子成长的需求罢了。

下面,我们来看看不同叛逆期的典型表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