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做,轻松渡过叛逆期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一、不同叛逆期的典型表现

根据孩子的年龄段,通常把叛逆期分为三个典型的阶段——宝宝叛逆期、儿童叛逆期和青春叛逆期。平时我们最常说的也是最担心的是青春叛逆期,而对宝宝叛逆期这个概念一般并不是特别了解。

孩子在婴幼儿时期,对成年人表现出极端的依赖,面对无助的小娃娃,父母也会精心地呵护和照料,所以很少会感受到孩子的叛逆。在婴儿期,宝宝无法表达自己的需求,所以总是用哭来告诉父母他们的需求。这时宝宝的需求比较简单,无非是饿了、困了、拉了、尿了、不舒服了,父母很容易判断出宝宝的需求,也很容易满足宝宝的需求。但是随着孩子能力的提升,尤其是会翻身、会爬、会坐、会走之后,出于对周围环境的好奇和身体成长发育的需求,他们会做出很多让人生气的行为,如吃手、咬玩具、把东西扔得四处都是。如果我们不了解孩子的成长需求,就很难理解孩子吃手、咬玩具是因为处于口欲敏感期,扔东西可能是在感受东西落地时的声音。

说到这里,大家就应该很容易理解,孩子的很多行为背后其实都隐含着成长的需求。

如果我们提前了解每一个时期孩子因为成长可能会表现出的行为,提前为孩子的成长作好准备,当孩子表现出我们不能理解和接受的行为时,我们就更容易心平气和地去面对,甚至还能提前做好相应的解决方案。

这本书里我们无法一一列举出孩子可能出现的所有不符合大人要求的叛逆行为,但可以为大家分析一下孩子在三个典型的叛逆期的特点和表现。之所以说是典型时期,是因为这个时期的这些行为是最为常见和普遍的,进而让大家能理解之后要讲的叛逆行为背后的成长需求。

1.宝宝叛逆期:2~4岁,是孩子人生的第一个叛逆期

这个时期最典型的表现是执拗、重视秩序和有强烈的占有欲。2~4岁的孩子逐渐形成自我意识,开始有自己的想法,但他们还分不清他人和自己的差别,所以很容易以自我为中心,对物品也有着强烈的占有欲,很多时候会显得小气、霸道、任性。如果父母一味地想讲道理说服他,通常会以失败告终。这让父母觉得很无奈、也很气馁,当然核心问题是这么小的孩子就开始挑战父母的权威,表现出来的是不懂道理、不听话。不少父母开始担心,这么小就这么不懂道理,这么倔强,这么不听话,长大了可怎么办?在和别人聊起自己孩子的时候,这些父母容易不自觉地比较、担心、抱怨,他们没察觉的是这些比较、担心、抱怨也会让他们不自觉地给孩子贴上第一层不可爱、不懂事、小气、霸道、任性的标签。我们经常怕学校老师给孩子贴标签,可是经过上面的分析,大家可以看到父母很可能是第一个给孩子贴标签的人。

这个时期最常见的也是让父母比较头疼的还有孩子对秩序的强烈需求。比如,为什么孩子一定要把杯子放在一个固定的地方?为什么进门要摆好拖鞋?为什么必须自己按了电梯的按键才上楼?为什么不让别人动自己摆好的玩具?儿童在建立秩序感的这个特殊时期,他们所表现出的过分需求常常被认为是任性和胡闹,儿童在这一时期常常难以变通,有时会到不可理喻的地步。儿童这些执拗、任性其实是没有完全发育好的大脑在起作用。

2.儿童叛逆期:7~9岁,孩子人生的第二个叛逆期

这个时期也有一个说法叫作“准大人期”,在这个时期孩子的心中已有“自己已经是一个小大人了”的想法。

这个时期也是孩子从家庭、幼儿园这两个微观社区走向小学这个更大社区的开始(关于孩子的环境归属这个话题,还会在本书后面的章节中做详细的阐述)。孩子开始从向父母学习转为向老师学习、向同学学习,孩子的语言能力、沟通能力迅速提升,知识量也开始迅速增长,他们不再满足从父母那里获取信息。由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突飞猛进,孩子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父母常会觉得现在的孩子怎么什么都知道,而自己这么大的时候还是傻乎乎的。孩子开始用从外界学到的信息和能力与父母沟通、讨论,很多时候他们会用自己还不深入的认知挑战父母的权威,尤其是过去什么都由父母说了算或者不被父母肯定的孩子,这个时期挑战父母的行为最为突出,他们通过这些挑战行为想告诉父母:“看,我比你们懂得多”“我一点儿也不笨”“我并不比谁谁谁差”“不按你们说的做,我照样很厉害”……不难看出,这个时期孩子对父母的挑战,就是想为自己争取存在感、话语权和父母的认同。

如果0~7岁的孩子和父母建立了良好的亲子关系,沟通得非常顺畅,孩子得到了认知的成长和认可,没有被父母贴上第一层标签,那当孩子收获了新的信息和有想法的时候,他们就会积极地和父母沟通,而不会表现出挑战和叛逆。但如果父母在孩子上小学前已经有了很多担心和焦虑,处处不认同孩子,想尽办法纠正孩子的行为,那么在和老师沟通时会非常容易把自己给孩子贴过的第一层标签表现出来。这时候很可能会发生恶性循环,那就是老师也会给孩子贴上同一层标签,因为这是孩子的父母告诉老师的。正确的做法是,放下自己对孩子的评价和怀疑,听听老师是如何看待孩子的,很可能老师眼里的孩子和你眼中的孩子是完全不同的。

从上面的分析,我们很容易发现,孩子第二个时期的叛逆更多的是第一个时期父母和孩子相处的不良方式造成的。关于如何和孩子实现良好的沟通,在本书的第五章里,我会教给大家非常有效的方法。

3.青春叛逆期:10~18岁,孩子人生的第三个叛逆期

在20年前,青春期的时间比现在所说的要短,那时通常都是说从12岁到16岁,那现在为什么开始的时间提前了两年、结束的时间也推后了两年呢?这是因为知识和信息的获取越来越容易,很多孩子的认知发展水平比20年前已经提高了很多。许多10岁的孩子从知识获取、技术能力等很多方面都超越了家长,父母在和孩子交流中的挑战就大了很多,另外青春期结束的时间推后两年的现象在中国孩子身上尤其明显。在经济条件优越和独生子女家庭中长大的孩子,很多会表现出不够独立、不愿意努力,也就是现在常说的躺平现象。一方面,如果在18岁这个应该长大成人的年龄,孩子却依然不够独立,这让父母感觉到很难从孩子的成长中撤退出来;另一方面,如果经过了18年的教育和培养,孩子和父母的期待相差甚远,这也让父母的内心无法接受,孩子任何一种与父母期待相对抗的行为都可能让父母充满挫败感,所以这样的父母对孩子的“叛逆行为”自然更为敏感,青春期就成了大家普遍认为的最严重的叛逆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