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序 专注做知识的转化者
介绍精益管理的书籍早已汗牛充栋,再写一本类似的精益知识介绍,自然没有什么意义。然而已经出版的专业书籍中,讲解如何转化和实践运用的却较少。在过去十多年的管理咨询辅导过程中,无论是我们辅导和培训过的客户,还是在工作中接触过的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或是一大部分提供咨询服务的专业从业者,对精益管理的导入,大都落入模仿使用工具的套路。强调精益管理工具、模仿精益管理的做法,虽然也能够给企业带来一些变化和成绩,但某种意义上也可以说,让企业走进了工具的误区,甚至会出现舍本逐末的状况,导致前期的改善成果无法得到长期维持,对经营的贡献有限,时效也很短。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的因素是过于关注工具,更多地把它定义为生产工具,而非经营工具。
正是因为接触了众多走进误区的精益管理推行者,所以才激发了我们协助客户鉴别管理知识的使命,才有了本书的写作动机。
有关精益管理:
(1)精益管理不只是生产工具,还是经营工具,精益管理的本质是建立竞争优势,使企业获得长久持续的发展。
(2)精益管理的目的是通过制造方法的改变,降低经营成本。
(3)精益管理能够降低成本是不争的事实,不过精益管理到底能够降低哪些成本?如何实现成本降低呢?通常所说的成本降低,有时仅是成本的转移,只是将成本从一个改善点移动到了其他没有改善的点。
(4)精益管理能够消除七大浪费,所以很多公司的精益管理活动都是从消除七大浪费开始的。事实上,消除七大浪费只是工厂管理成本损失的表象,用来引导一线员工认识浪费、参与精益改善。精益改善不是自下而上的自发改善,而是自上而下的经营课题改善。
(5)浪费本身就是成本,能够消除浪费,就是降低成本。所以消除七大浪费确实是降低成本的活动,那么到底降低了多少成本?可以清晰地计算出来吗?很多人都以为这是显而易见的,实际上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直观。
(6)浪费是成本的表象,从原理上来讲,消除浪费的活动能够减少成本,却不见得能真正降低成本。
(7)精益管理能够降低成本,前提是将精益管理的改善活动,真正与财务层面的成本关联起来。
(8)精益管理活动可以从5S活动着手,所有从5S着手的精益管理活动,如果没有对经营课题进行改善,则5S活动的效果难以长久地维持。前期虽然有效果,后期可能会越来越不尽如人意。
(9)运用价值流图分析的方法,可以让精益管理显得更系统、更全面、更专业。然而,如果不能基于企业的发展战略,对理想价值流图做出系统规划,价值流图分析也只是一个解决当前问题的方法,并不能实现经营上的突破。
(10)精益管理确实运用了众多的IE知识,然而把IE当作精益管理的主要工具,也是不恰当的。
(11)对于众多的精益管理推行者来说,过于关注精益管理的工具和手段,而忽略了品质的改善,或者避开品质改善来做精益管理,会使建立起来的精益管理系统很不稳定。
(12)精益管理为了实现弹性生产而使用单元线,并不意味着只有做了单元线才算是精益管理。
(13)精益管理有个支柱叫自动化,其目的是防错,避免设备出现批量性的不良,但这并不意味着必须用自动化替代人,即使在人力成本逐渐升高的今天。
(14)精益管理会根据客户需求,使用看板(KanBan)建立后拉式生产模式,实现生产指令的功能,但这并不意味着所有的订单模式都适合看板,也不意味着后拉式生产方式不需要编制生产计划。恰恰相反,看板式生产方式更需要精准的生产计划。
(15)有人说丰田的发展已经没有以前那么好了,所以丰田式生产方式落后了,现在流行的是智能制造。事实上,精益方式依旧适用于很多企业,尤其适合装配类企业。对于众多的非装配类企业,精益方式也有很多可以借鉴的内容。
作为专业的企业管理技术咨询辅导顾问,我们能够很清醒地认识到:管理知识并不是我们创造的,我们只是知识的运用者和知识的实践转化者。如果不能对知识进行转化研究,拥有再多的知识,也只是听上去很有道理而已。另外,在知识越来越细分的今天,我们要做的不是通过对知识的再包装,额外创造所谓的独到知识,来彰显自己的与众不同,而是要弄清知识的原理与原则,做好知识的筛选,厘清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联和交互作用,谨慎地识别知识发挥作用时必须具备的前提条件,制定知识的转化步骤,降低每个转化步骤的实施难度,确保每个普通的管理者可以灵活地运用知识,减少管理人员的摸索过程,减少不必要的试行错误成本,快速建立有竞争优势的运营体制,让企业经营绩效真正发挥作用。如果您基于以上目的来考虑精益管理的实践转化,那么这本书的目的就达到了。
我们希望这本书可以为读者提供以下帮助。
第一,对于已经自行尝试推行精益管理的管理人员,为其解决存在的疑惑,并给出可以参照的步骤和方法。
第二,对于初学者,我们希望其一开始就建立起系统的精益管理思维,以使用为目的来展开学习,一开始就能够掌握精益管理的原理、原则、思维、方法、工具、步骤、衡量指标、推行技巧和注意事项,减少不必要的摸索,并为其提供更直截了当、可参照的方法。
笔者早年有幸追随日本老师学习TPS(Toyota Production System,丰田式生产方式),在老师的系统指导下,学习、观摩、实践、辅导和体验了TPS。跟随老师参与超过三十家公司的实践辅导,见证了众多公司运用这套理论和方法取得的卓越管理绩效。笔者在企业担任总经理期间,积累了企业导入和建立精益管理系统的工作实践经验;从事企业管理咨询辅导服务后,直到今天,拥有了超过十二年的精益管理实践辅导落地转化经验。笔者能了解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对企业变化的殷切期望和对真正能发挥作用的管理方法的渴求,知道企业管理人员在选择管理方法时的困惑,明白众多企业摸索管理方法时走入的误区以及由此导致的试错成本,对企业管理人员想要改变的急迫心情感同身受。
我们编写的是一本介绍理论转化应有步骤和方法的书,为了能够更简便地突出精益管理的转化步骤和方法,受限于篇幅,我们专注于介绍精益管理的理论转化和实践运用,没有过多介绍基础理论知识,有关理论在其他介绍精益管理的专业书里,已经有了大量详细的介绍。这部分内容还请读者根据自身需要进行补充。
最后,祝愿阅读本书的企业经营和管理人员,运用本书提供的方法和步骤,快速达到经营改善的目的。
编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