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创融合教学改革模式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3.4 形象思维

形象思维,是人们在认识世界过程中对事物表象进行取舍时形成的,是在对形象信息传递的客观形象体系进行感受和储存的基础上,结合对主观认识及情感进行识别,并用一定的形式、手段和工具来创造和描述的一种思维形式。主要包括想象思维、联想思维、直觉思维和灵感思维等方式。

(1)想象思维

想象思维是人脑通过形象化的概括作用对脑内已有的记忆表象(知识、经验和信息)进行加工、改造或重组的思维活动,是人脑借助表象进行加工的最主要形式。想象思维能够产生新思想、新方案、新方法。想象思维可以分为无意想象思维和有意想象思维。在课程内容中,应用性的课程知识容易借助应用场景而被想象出来,而理论为主的课程内容需要借助已经熟悉的基础理论进行想象,想象内容往往基于基础理论的图形、推导过程、演绎过程,通过想象把复杂、抽象的知识具象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主动对教授的知识内容进行想象,通过想象使知识内容更具象,也可以借助虚拟一些知识应用场景、知识推理过程,引导学生进行想象,从而促进学生理解知识、扩展知识范畴。

(2)联想思维

联想思维是指在人脑内的记忆表象系统中,由于某种诱因使不同表象发生联系的一种思维活动,它可以由某一事物的概念、方法和形象想到另一事物的概念、方法和形象。联想可以快速地从记忆中追索出需要的信息,构成信息链条,通过事物的接近、对比、同化等,把许多事物联系起来思考,从而开阔思路,加深对事物之间联系的认识,并由此形成创造构想和方案。联想思维包含相关联想、相似联想、对比联想、因果联想和类比联想。

在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一门课程的知识点,教师要引导学生分析知识点的相关内容,尤其是基础理论知识和与本知识点相关的知识内容,通过相关内容的联想,促进学生对本知识点的深度理解。也可以引导学生寻找与本知识点结构相似、推理相似、属性相似的其他课程知识点内容,促进学生的相似联想能力,扩展学生知识面。可以引导学生对本知识点描述的性质、特点、属性等进行相反方向的联想,使学生认识到与本知识点内容相反的另外一个知识范畴,另外的知识范畴可能存在错误或者缺陷,但通过对比,促进学生对本知识点的理解。可以引导学生对本知识点内容的因果性进行分析后联想,以本知识点作为原因联想会导致的结果,以本知识为结果联想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通过原因联想导致的本知识内容、本知识内容导致的结果联想,促进对本知识点内容的深度理解。可以对两个形式相同或者相似的知识点内容进行类比联想,推断两个知识点在其他性质、结构、属性等各个方面的相同或者相似性,促进学生对本知识点的理解。

(3)直觉思维

直觉思维是指不受某种固定的逻辑规则约束而直接领悟事物本质的一种思维形式,包括广义上的直觉、狭义上的直觉。教师在教授课程知识时,可以引导学生从知识的应用、知识的发展、知识的来源等角度进行直觉思考,直觉思考后的知识与知识推理、知识表述进行比较,逐渐矫正直觉思考的方向性,培养学生对新事物、新现象、新问题及新关系的迅速识别、敏锐洞察的能力。

(4)灵感思维

灵感思维是长期思考的问题受到某些事物启发而忽然得到解决的过程,本质上是潜意识与显意识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贯通的思维认识创造过程。灵感的产生具有引发的随机性、出现的瞬间性、目标的专一性、结果的新颖性、内容的模糊性等特点。在教授课程知识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围绕知识点挖掘潜意识思维;通过自发灵感、诱发灵感、触发灵感、逼发灵感等形式,培养学生主动发现、主动捕捉灵感的能力,在知识学习过程中,创新能力获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