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54章 真的有靠山了
“二百两!卧槽!”
王铮感觉自己的心都在滴血!
怪不得这小子磨磨唧唧,又装又演的,又是确认,又是不舍,最后自己把费妍也绑上才答应,弄了半天这小子是怕自己反悔!
看着阴谋得逞之后,一脸坏笑的费宏,王铮不禁摇了摇头,这小子,太贼了!
“不过是二百两嘛,小爷出的起,再说了,鹿死谁手,尚未可知,万一我赢了呐。”
摆出一副死鸭子嘴硬的样子,留下了一句,嘴硬的话之后,王铮转身,迈步离开。
只不过,转过身之后,王铮的嘴角还是忍不住的扬起,
相比较京师那些老狐狸、老油条、老油腻子们,费宏虽然聪明,但还是太嫩了。
有种东西叫阳谋!
赢了,可以让费宏答应做一件事,一个天然的小特务不就有了!
输了,也算拉近了和准小舅子的关系,一个智商超群又敌视自己的准小舅子能干出什么事,他可不敢去想。
对王铮来说,只要费宏答应了打赌,自己就是稳赚不赔的。
而且,拉近和费宏好处的很快就体现了出来。
王铮刚走没多久,费妍就对费宏说起了王铮的计划和安排。
“阿姊,你说什么,王铮说今天晚上在王村住一夜,明日前往通州?”
“有什么问题么?”
“阿姊,王铮这想法不错,就是做事糙了点,我得赶紧去提醒他一下。”
留下这么一句话,费宏直接跳下了马车,几步窜到了王铮的身边。
“你就准备这么夜宿王村?”
冷不丁蹦出来的王铮吓了王铮一跳,这冒出来的问题,更是让王铮疑惑不已。
“有什么问题么?”
“趁着现在还有时间,现在,立刻,马上,想办法把租来的这两辆马车退掉,然后换个地方,重新直接买三辆马车,等马车到了,咱们再进村!”
猴子、戚虎等人一脸的懵逼,但王铮几乎是一瞬间就明白了费宏的目的,因为这个问题,王铮也考量过。
马车是从京师的车马行租的,这些马车和马匹上都有人家的印记,如果没有意外,通州换船的时候把马车还回去就好。
但现在就不一样了,这两辆马车就是最后的破绽。
只不过,考虑到京师的大佬们估计,顾不上费妍这么一个杂鱼都算不上的角色,王铮也就没做额外的安排,准备明天找地方换一下就是。
然而,此时此刻,被费宏提醒之后,李荣的提示瞬间浮上心头,自己终究还是飘了,若没出意外还好,若出了意外,这一点就足够让他们所有人玩完。
唯一没想到的,是退二换三。
换了衣服,换了身份,再把两辆换成三辆,以这个时代的技术,想要发现踪迹,简直是难如登天。
明确了问题,王铮也没有再浪费时间,趁着天色还早,该退车的退车,该买车的买车,该打探情况的打探情况。
当天色渐渐暗下来的时候,沈红尘、叶枫、侯铭泽已经赶着三驾马车回到了其他人身边,一行人将物品装车之后,车队开始向南行进。
借助夜色的掩护,从村外绕过了王村之后,车队重新折返,沿着官道进入了王村之内。
“伙计,住店!”
“您这是……”
“我们是从山东过来的,济宁州……”
操着一口地地道道济宁州方言的骗子拿出准备好的路引,递给了店铺的伙计,随后便和伙计闲聊起来。
“来三间上房,再来……,我们这可都是从府上从鞑子手里买的好马,一定得用上好料……”
店铺的伙计连声称是,但心里已经快笑抽了,等一行人全部安顿完毕,旅店柜台传来了伙计那带着不屑的调笑。
“这侉子连官话都说不利索,还敢来京城混!”
“还从鞑子那边买来的上当好马,笑死我了,那几匹拉车的,怕是都快走不动道了吧,这帮穷三水儿?”
“给赏钱倒是挺痛快,这怕是在山东作威作福习惯了,以为有了几个臭钱就能来京师装大爷了……”
“那几匹战马倒是当真不错,寻常人家怎么可能有这种马,指不定是哪路响马或者梁山贼呢。”
“这么阔绰,指不定是哪路的响马白莲教的余孽,反正都是山东来的!”
“这要真是响马或者梁山贼,现在就下来拿刀把你砍了……”
听到伙计们的话,隐藏在大厅角落里的叶枫满意的点了点头,随后消失在了大厅之内。
第二天清晨,一行人离开黄村。
昨天,事情太多、太杂,太突然,王铮有一些猜想,却来不及思考。
黄村的一个晚上,王铮确认了自己的猜想,然而没有经过证实的猜想终究只能是猜想,只有经过证实了的猜想才是真理!
所以,思索良久之后,王铮决定进城来试探一下,为了不被其他人发现,王铮还专门让费妍给自己化了化妆。
黄村距离京师不到十里,卯时三刻就已经到了京师城门,排队进城之后,一行人直奔南街。
“冯掌柜,我是王铮!”
听到这么几个字,再看看眼前完全对不上号的样子,南货铺子柜台里的冯威差点被吓死。
“你这是……”
“化了化妆,南街认识我的人太多了!”
“你不是走了么,怎么又回来了。”
王铮呵呵一笑。
“来买块砚台!”
面对冯威,你在骗鬼的眼神,王铮只能无奈的摊了摊手,天地良心,他是真的没说假话。
“昨天走的太着急,不知道李公公那边有没有什么吩咐,一个时辰之后,我会回来。”
按道理来说,一个时辰,甚至不足以让冯威把信息传递到李荣那里,更别说回复了,哪怕李荣是司礼监的大太监。
可是王铮还是来了,而且还留下了一个时辰返回的话。
一个时辰之后,王铮如约而至。
“怪不得要说,有了靠山也别飘,这还真是善意的提醒,这份人情可真的不好还了……”
吐槽这样一句之后,王铮迈步离开。
只不过,和来时两手空空不同,此时此刻,王铮的手里除了那块二百两的砚台,还多了一张司礼监随堂太监李荣名字的拜帖。
当然,除了拜帖,王铮还得到了借李荣之口说出的两个要求以及一个天津卫店铺的地址。
第一,看看通州的京通仓到底是不是满仓。
第二,南下的途中调查一下长运法实行的如何,到底是善政还是恶政,到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
拿着拜帖走出南货铺子的一刻,王铮知道,自己在大明真的有靠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