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代家族与金代文学关系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五 主要内容及观点

金朝作为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其汉化政策的推广既来自朝廷的政策措施,其动力又来自家族内的中原儒家文化积累,来自不同民族、不同阶层的以家族形式存在的儒家文化力量。家族的文化活动、文学创作由北向南发展,体现出金朝在由北方游牧、渔猎文化向中原儒家文化转化的明显痕迹。

金代家族作为社会细胞在金代社会长期存在,而金代家族又是金代文化建设、传承和文学传递的一种载体,金代作家的家庭文化背景和家学渊源在文学创作与文化建设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反过来,文学又对家族发展带来多元影响。金代家族可以依靠文学维持声誉和地位,并延续它的发展。

不同民族、不同类型的金代家族一般皆重视对家族成员的伦理教育、文化教育。在伦理教育方面,注重慎终追远、敬宗睦族、孝悌仁爱;在人格修养上,注重个人立身大节、出处进退;其文化教育则注重图书积累和嗜学博学风气的培养,为金代文学铺设了厚重的文化底蕴。

金代家族高度发展,推动了金代文学艺术的繁荣。金朝文学家族内形成的砥砺提携、相互切磋的风气,有力地促进了金代文学创作的繁荣和文学成就的提高。

文学家族带动本地的崇文风气,其地缘影响不容忽视。许多文学家族联姻通婚,壮大了文学创作队伍,促进了原生性文学的发展。

一个家族的家学家风由时空因素长时间培育形成,一旦成熟定型,就使得一个家族的“祖宗家法”发展成一种潜意识的文化积淀,最终形成一种具有鲜明价值取舍的文化氛围。


[1] 《求索》2010年第10期。

[2] 《中国文学研究》2008年第3期。

[3]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2期。

[4] 孙明君:《两晋士族文学研究》,中华书局2010年版。

[5] 《文学评论》1994年第3期。

[6] 刘跃进:《门阀士族与永明文学》,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6年版。

[7] 程章灿:《陈郡阳夏谢氏:六朝文学士族之个案研究》,台北文津出版社1993年版。

[8] 程章灿:《世族与六朝文学》,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9] 李浩:《唐代关中士族与文学》,台北文津出版社1999年版。

[10] 李浩:《唐代三大地域文学士族研究》,中华书局2002年版。

[11] 《文学评论》2006年第4期。

[12] 张剑、吕肖奂:《宋代家族与文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

[13] 张剑:《宋代家族与文学——以澶州晁氏为中心》,北京出版社2006年版。

[14] 《河北学刊》2003年第2期。

[15] 宗韵:《明代家族上行流动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16] 江庆柏:《明清苏南望族文化研究》,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7] 王庆生:《金代文学家年谱》,凤凰出版社2005年版。

[18] 《大连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

[19] 《河北大学学报》2010年第1期。

[20]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10年第2期。

[21] 《民族文学研究》2008年第2期。

[22] 周峰:《完颜亮评传》,民族出版社2002年版。

[23] 范军、周峰:《金章宗传》,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3年版。

[24] 《民族文学研究》2003年第2期。

[25] 《中国社会科学》2012年第1期。

[26] 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中华书局1963年版,第19页。

[27] 《学术研究》2005年第3期。

[28] 《哈尔滨师专学报》1999年第1期。

[29]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6期。

[30] 孟繁清等:《金元时期的燕赵文化人》,河北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31] 赵继颜:《金元之际山东三世侯》,山东文艺出版社2004年版。

[32] 《石家庄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0年第3期。

[33] 《史学集刊》2009年第2期。

[34] 《晋阳学刊》2003年第4期。

[35] 《山西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

[36] 《史学集刊》2010年第3期。

[37] 《社会科学辑刊》2007年第3期。

[38] 裴兴荣:《金代科举与文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版,第219页。

[39] 《求是学刊》2006年第6期。

[40] 有关金代科举与文学研究的成果还有:都兴智《金代科举制度的特点》,《北方文物》1988年第2期;赵冬晖《金代科举制度下的士人》,《东北地方史研究》1990年第3期;黄凤歧《金朝的教育与科举》,《北方文物》2002年第2期;吴凤霞《金代文教政策探析》,《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第2期;裴兴荣《金末科举改革与奇古文风的演进》,《民族文学研究》2013年第4期等。

[41] (金)元好问:《中州集》卷9《张太保行简》,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593页。

[42] (金)元好问:《中州集》卷2《任南麓询》,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107页。

[43] (元)脱脱等:《金史》卷125《文艺传上》,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2726页。

[44] (金)元好问:《中州集》卷7《岳行甫》,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第441页。

[45] (元)脱脱等:《金史》卷92《曹望之传》,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2040页。

[46] (元)苏天爵:《三史质疑》,李修生主编《全元文》第40册,江苏古籍出版社1999年版,第452页。

[47] 冯尔康等:《中国宗族社会》,浙江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7—11页。

[48] 杜正胜:《传统家族试论》,黄宽重、刘曾贵主编《家族与社会》,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5年版,第1—87页。

[49] 徐扬杰:《中国家族制度史》,人民出版社1992年版。

[50] 徐扬杰:《宋明家族制度史论》,中华书局1995年版。

[51] 孙本文:《现代中国社会问题》,商务印书馆1947年版,第71页。

[52] 靳明全:《区域文化与文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8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