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律·到灵石工作感怀[1]
一九七〇年三月二十一日
于中国人民银行山西省灵石县支行

灵石县的标志——灵石
痛失趋庭二十年,[2]
毛林救我鬼成仙。
田分两份重生路,[3]
学毕三阶初识玄。[4]
报国何须桑梓地,
殚精可净晦瞑天。[5]
风尘侠义无双地,[6]
喜看他年景更妍。
[1] 1970年3月21日我27周岁,到灵石县工作已两个多月。灵石是风水宝地。隋开皇十年(590),隋文帝杨坚北巡太原,傍汾河开道时获巨大陨石(现地面部分高达1.6米,重约6.4吨),上有文曰“大道永吉”,杨坚以为灵瑞,遂命名为灵石并新置灵石县。我到灵石工作时,该县已有1460年历史,其古迹甚多,有介子推遇难的绵山,相应有介庙及旌介村;有韩信岭、韩信墓及韩庙;还有风尘三侠李靖、虬髯客、红拂女住过的旅舍(今无处觅遗迹)。至于革命胜迹就更多了,如红军东征重要战场;打鬼子时,灵石以汾河为界,东为太行山根据地,西为吕梁山根据地,灵石儿女流血牺牲贡献甚巨……吾以“侠义无双地”视之,虽从京城来此,却毫无失落感。上图为2012年故地重游时所摄。灵石原在灵石城关二小学院内,学校拆迁后,在原地未动,只是加建四柱凉亭以避雨雪。
[2] 趋庭:指承受父教。典出《论语·季氏》:“(孔子)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鲤,即孔子之子孔鲤。后世从“鲤趋而过庭”这句话分别简化出“鲤庭”“趋庭”和“过庭”三个词,均指接受父教。吾父1950年在贫病中逝世,至1970年,已整整二十年矣。
[3] 所谓“田分两份”,系指按照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改革政策,我这个贫苦孤儿在土改中一个人分得了两个人的田地。
[4] 学毕三阶:小学、中学、大学毕业。玄,此指学问之玄妙。
[5] 晦螟天:指环境污染导致天空灰暗。灵石县盛产煤炭,境内有四大国营煤矿及无数社队煤窑和土法炼焦厂,因而天空弥漫烟尘,道路满是煤灰。初到灵石,种种不适应已迫使我在思索如何改变它。
[6] 灵石县是隋末“风尘三侠”虬髯客与李靖、红拂女三人成为相识相知的好朋友的地方(在灵石城关客栈,事见杜光庭《虬髯客传》),又有旌介村(表彰春秋时晋国的义士介子推)、韩信岭、韩信墓等古迹,故称“无双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