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节 特色资源
一 自然景观
几内亚四大自然区在地形、地势、气候、自然景观和民族文化等方面各具特色,呈现多彩多姿的非洲景观。尤其在富塔-贾隆和东部萨赫勒草原区,有奇特的自然风貌。
以“西非水塔”闻名的富塔 -贾隆气候凉爽,景色迷人。在海拔1000多米的高原上,放眼四周,尽见挺拔冲天的山峰,多姿妖娆的山峦。在那郁郁葱葱的山腰间流出大大小小的瀑布,有的奔腾咆哮气势磅礴冲泻下山,有的是涓涓细流,犹如从天空撒下的一条条白色缎带。在高原各地漫游,还可见到非洲稀有的茂密的松树林和竹林。在这片高原的西部,有气候宜人的避暑胜地达拉巴,至今还保留着当年法国常驻塞内加尔达喀尔的法属西非殖民总督避暑的建筑遗址。从达拉巴再往南,到廷博可以参观西非第二大河塞内加尔河的源头,塞内加尔河上游最大支流巴芬河发源于廷博。在富塔-贾隆的北部靠近塞内加尔边境有巴迪亚尔(Badiar)国家野生动物园。这里是观赏野生动物和打猎的理想场所。
位于几内亚东部的上几内亚是另一番自然景象。上几内亚在地势和气候上属于西非内陆萨赫勒草原区。在这里可以观赏到非洲有名的半沙漠区萨赫勒地区的自然风貌——萨赫勒稀树草原风光。这里有几内亚另一个野生动物园“尼日尔野生动物园”。在这个动物园里有各种撒哈拉沙漠和萨赫勒草原特有的动物。这一带是尼日尔河上游地区,发源于几内亚南部边境的尼日尔河在这里汇集众多的支流,变成大河向东北方向奔流。从康康市沿米罗河南下,再经陆路可以到达靠近塞拉利昂的边境区,那里是尼日尔河的源头。从东面富塔-贾隆方向过来的廷基索河河畔是几内亚著名的金矿区,从公元5世纪起,这里的黄金就闻名世界。现在到那里也可以买到虽然工艺不是很精细,但比别处便宜许多的金首饰。
上几内亚是单一的马林凯族人居住的地区。马林凯族人是古代马里帝国创始人松迪亚塔的后代,古代松迪亚塔创建马里帝国的英雄故事在这里广为传颂。许多民间说唱师(Griot)都会背诵松迪亚塔创建马里帝国的英雄史诗和其他历史篇章,外国人到这里可以欣赏到非洲古老的口头文学,从而了解西非古代历史。
位于大西洋边的下几内亚是大西洋风光。首都科纳克里三面环海,海上还有美丽的洛斯群岛与科纳克里遥遥相望。在洛斯群岛中的鲁姆岛(Roum)上有美丽的海滩和风景区,岛上建有度假村。
在科纳克里往东100多公里的金迪亚附近有几内亚著名旅游景点“新娘面纱”。在那里有一条高高飘落下来的瀑布稀薄如纱,故被称为“新娘面纱”。周围是一个天然热带植物园。这条神奇的瀑布就洒落在这片有茂密挺拔的热带树林的植物园里。
几内亚东南部的森林区有着非洲热带森林的自然风貌。这里也是几内亚的少数种族地区,保留了西非和几内亚传统文化与民间手工艺以及非洲原始宗教文化。
二 名胜古迹
几内亚从古至今都是极端贫困地区,没有像样的名胜古迹,只有几处对于几内亚具有历史意义的遗迹。
康康古商场 康康市是古代商业集散中心,早在西方入侵以前,在非洲还是通过撒哈拉沙漠同阿拉伯世界通商的时候,康康就是重要商业集散中心。如今康康还保留着8世纪遗留下来的古商场遗址,但早已破落不堪。
历史名城廷博(Timbo)位于马木东北方向50多公里的廷博是18~19世纪富塔-贾隆地区的政治与宗教中心,现在那里还保存着18世纪的清真寺。由于廷博早已衰落成一个村庄,这个清真寺也不为人所注意了。
奴隶贩卖遗址 在科纳克里对面洛斯群岛中的福托巴岛(Fotoba)上有当年西方贩卖奴隶时关押和装运奴隶的历史遗址。
三 主要城市
几内亚的城市是随着贸易发展和历史变迁分批形成的。
第一批城市形成的时间大约在公元8世纪前后,是随着穿越撒哈拉沙漠与北非的贸易活动发展起来的。第一批城市主要分布在如今几内亚东部尼日尔河上游和中西部的富塔-贾隆地区,有康康、拉贝、廷博、库鲁萨等。这些城市当时都是西部沿海和东南部森林区同西非内陆贸易的商业转运站。其中廷博随着历史的变迁和贸易的改道,已衰落成一个村庄。其他城市都经久不衰,一直保持到今天。
15世纪末欧洲人到非洲沿海进行贸易,接着又进行奴隶贩卖,在沿海建立起了一批商栈。这批商栈逐渐发展成了城市。这就是今天的杜布雷卡和福雷卡里亚等城市。这些沿海据点最初是葡萄牙人建立的,后来被荷兰人占领,到19世纪末英国和法国又进行了激烈争夺,最后被法国全部占领。
19世纪末法国占领几内亚后,根据划分殖民地行政区的需要,将一些村庄作为行政区的首府,这样又发展起了一批城市,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科纳克里。科纳克里在此之前是只有十几户人家的渔村。这个时期在内地建立起来的城市有锡基里等。
19世纪初,法国建设了从大西洋边的科纳克里到东部康康的铁路。铁路沿途的车站又发展成了城市,例如马木、达拉巴、金迪亚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美国、联邦德国等国的国际矿业集团到几内亚建立现代化工矿企业,发展起了一批矿业城市,弗里亚(Fria)、博凯等都属于这一类城市。
科纳克里 几内亚首都,也是全国最大的城市和海港。它是在19世纪末,法国占领几内亚后在划分行政区时,选作沿海行政区首府,才由一个渔镇逐渐变为城市的。坐落在伸入大西洋的半岛上,三面环海,背靠绿树茂密的卡库利马山(Kakoulima)。由卡鲁姆半岛和属于洛斯群岛的通博岛两部分组成的。原来仅是长3.5公里,宽1~6.5公里的卡鲁姆半岛。直到19世纪中叶,这个半岛还只是个小村庄。由于这一带海面宽阔,海底很深,加上洛斯群岛的缓冲海浪,海面常年风平浪静,渐渐发展成一个小渔镇。那时岛上的土著族巴加族信奉拜物教,每年都要举行拜神仪式。巴加语称拜神的地方为“卡卢姆”,人们就把这个半岛称为“卡卢姆”。岛上有位有名的渔夫名叫科纳,内陆的人将到半岛上去称为“恩科纳克里”,意思是到海边的科纳家去。后来就把那地方称为科纳克里。
1891年人们筑起一条300米长的堤,将卡鲁姆半岛同它对面的通博岛连接起来。20世纪初法国人筑了与之相平行的另一条堤,并在上面修建了矿山专用铁路线。20世纪60年代,中国在几内亚承担援外任务的工程技术人员将两堤之间200米宽的海面填平,并在上面建起了科纳克里人民宫。这就形成了当今科纳克里的基本地域格局。
科纳克里在20世纪末的面积为308平方公里。21世纪头十年市区向东延伸,面积已增加到347平方公里。这是由于科纳克里三面环海地势低,气候潮湿闷热。但它的东边是地势较高的丘陵与山地,气候凉爽,稍有钱的人就到东面山地盖房,城市也就向东扩展。
科纳克里虽然三面环海,但它没有美丽的海滩,海滩是黑色的。这是由于科纳克里市及其沿海是在一个大铁矿床上,露出海面的岩石是铁矿石,经空气氧化以后变成黑色。但在科纳克里海面5公里范围的海域有洛斯群岛,那里有美丽的白色海滩,这就弥补了科纳克里的缺陷。
洛斯群岛的名称是由15世纪第一批来到几内亚沿海的葡萄牙人取的。他们看见岛上的居民在播种稻谷时举着他们所信奉的偶像,于是就管这些群岛叫偶像群岛(Iles Dos Idolos)。后来法国人来了,就用法文写成Les les de Loos(洛斯群岛)。
科纳克里是全国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全国60%的工业生产集中在科纳克里,主要有饮料、面粉和面包生产以及烟草、家具、纺织和印染、塑料制造业等。这里有全国最大的高等学府科纳克里大学和全国最大的清真寺。
科纳克里同北京的时差是8小时,也就是说北京正午12点,科纳克里是凌晨4点。几内亚全国面积才24.6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我国一个中等省的大小,所以其他城市同北京的时差也都在8小时左右。
康康 几内亚第二大城市,位于几内亚东部的尼日尔河上游地区,坐落在尼日尔河支流米罗河畔,海拔380米。在历史上,康康属于几内亚早期形成的城市之一。公元8世纪前后,随着穿越撒哈拉沙漠贸易的发展,康康就发展成为几内亚东部地区的重要商业城市。由于优越的地理位置,使它从古至今都享有特殊的经济地位。几内亚独立以后,特别是从20世纪90年代随着公路和桥梁等基础设施的改善,康康在几内亚和整个西非地区的地位更加重要了。在20世纪90年代修筑了从马里首都巴马科,经康康到科特迪瓦欧迪埃内(Odienne)的西非地区公路,以及从几内亚东部通向富塔-贾隆的廷基索河上的库鲁萨大桥以后,又使康康的交通进一步畅通。今日康康是几内亚和西非地区的公路交通枢纽,几内亚、马里、科特迪瓦三国边境贸易的中心。康康还是几内亚伊斯兰文化中心。
金迪亚 位于科纳克里以东100多公里的岗岗山(Cangan)脚下。大西洋沿海平原由西向东伸展至此,富塔-贾隆高原由此起步。金迪亚是下几内亚区仅次于科纳克里的第二大城市。市区有欧式天主教堂,使城市具有法国南方小城市的风貌。金迪亚也是20世纪初法国殖民者修建从科纳克里到康康的铁路以后,由车站发展成商业城市的。现在是沿海与内地贸易集散中心,同时也是公路交通枢纽。在经济上是几内亚的重要农业区。
拉贝 位于富塔-贾隆中央海拔1050米的高原上。它也是几内亚比较古老的城市,在中世纪马里帝国时期就是同北非进行贸易的重要商业城市。现在的拉贝是几内亚北方门户,同塞内加尔的边界贸易非常活跃。
恩泽雷科雷 位于森林几内亚的南部,是森林几内亚区的首府。市区有一个人工湖是这个城市的特色。现在是几内亚、科特迪瓦、利比里亚三国边界贸易中心,也是森林区农林产品的集散地。工业有锯木工业和榨棕榈油的榨油业等。
马木 富塔-贾隆最南边的城市,也是20世纪初科纳克里到康康的铁路建成以后由车站发展成商业城市的。现在是几内亚的重要农业区。
法拉纳 位于几内亚南部靠近塞拉利昂的边境地区。尼日尔河的源头就在它南面100多公里处,所以它是尼日尔河从源头开始流经的第一个城市。这里是富饶的农业区,主要农作物是水稻。法拉纳在历史上的名称是巴朗杜古(Balandougou)。最早这里是一个村庄。根据几内亚历史学家易卜拉赫伊马·巴巴 - 卡凯(Ibrahima Baba-Kake)的解说,法拉纳(Faranah)的“纳”(nah)在马林凯语里是平原的意思。巴朗杜古村周围是一片平原。后来巴朗杜古村的酋长将这片平原交给一位名叫法拉(Fara)的农民耕种,从此大家称这片平原为法拉纳。法拉纳是几内亚第一任总统塞古·杜尔的家乡,在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杜尔总统时期,法拉纳得到了很大发展,修建了机场和通往全国各地的公路。那时法拉纳还是上几内亚区的首府。
达博拉 位于几内亚中部的上几内亚区东部边缘,在自然区域上属上几内亚区,也是在科纳克里—康康铁路建成以后由车站发展起来的。从20世纪90年代中开始,伊朗人到那里开采铝矾土,达博拉成为几内亚新的铝矾土矿产区。
锡基里 公元5世纪起这里就是著名的金矿区。那时有两大金矿,布雷金矿和塞凯金矿。19世纪末法国入侵时发展成为城市。法国殖民军入侵萨摩里帝国时,军队和物资都是从马里运过来的,锡基里成为重要转运站。1888~1889年法国在这里建立了军事据点。现在还保存着法国入侵时建立的城堡。
库鲁萨 位于上几内亚区,在康康西北方向30多公里的尼日尔河畔。是几内亚当代著名作家卡马拉·拉耶(Kamara Laye)的家乡。据他的解释,库鲁萨(Kouroussa)这个地名是从Korossa这个词变过来的。曼丁哥语Ko是事情的意思,Rossa是没有成功的意思,Korossa就是没有办成事。库鲁萨最早是一片肥沃的荒野。古代马里帝国灭亡后,马里帝国创建人松迪亚塔的家族一直住在马里帝国的首都尼阿涅。后来他们派松迪亚塔弟弟的曾孙子德曼江·凯塔(Demandjian Keita)到库鲁萨开荒种地和建立村庄。按照非洲的传统,到一个地方去耕种土地,必须先祭土地神。当德曼江·凯塔去那里祭土地神的时候,祭神的日子已过,他只得在没有完成祭土地神任务的情况下回去了,大家给他取了个外号叫“Korossa”(没有办成事)。
库鲁萨是在17世纪发展成城市的。1997年建成了全长180米的跨越尼日尔河的库鲁萨大桥。
丁几拉伊 图库勒尔帝国的创始人奥马尔在1850年建立的城市。1896年被法国人占领,今天还有19世纪中期奥马尔建的清真寺。
博凯 位于几内亚西北部靠近大西洋的地方,是在18~19世纪随着沿海贸易,特别是奴隶贸易发展起来的城市。20世纪60年代几内亚最大的工矿企业几内亚铝矾土公司建立以后,博凯就发展成一个矿业城市。
凯鲁阿内 位于森林区北端中央,是几内亚的钻石矿区,到那里可以参观钻石矿和钻石开采。在历史上,这里是几内亚民族英雄萨摩里·杜尔居住过的地方。1856年前后,为躲避家族之间的纠纷,萨摩里的母亲曾带着萨摩里到这里定居。萨摩里是从这里开始去建立萨摩里帝国的,现在该市还有当年萨摩里建的城墙和炮楼。
廷博 位于今天马木东北方向50多公里处,是18~19世纪富塔国的政治与宗教中心。20世纪初科纳克里—康康铁路建成以后,马木逐渐替代了廷博在商业上的地位,1908年法国殖民当局发布行政令,将富塔-贾隆南部的政治中心迁到马木,从此廷博就失去了经济和政治上的重要地位,逐渐衰落为一个普通的村庄。但它一直作为伊斯兰历史名城闻名几内亚,至今还保存着18世纪的清真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