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软实力发展战略综论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文化强国”视野中的文化软实力

由国家领导人提出并阐发的“国家文化软实力”概念,显然不是一个纯学术概念,而是一个行政功能主导的概念。也就是说,中国“国家文化软实力”概念,所具体表述的应是中国政府在运行国家文化软实力过程中所需要的特定内涵。这样,要理解中国“国家文化软实力”概念的内涵,就需要进一步深入理解2007年和2011年先后召开的党的十七大及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文化”和“文化软实力”的一系列相关阐述。

一、 国家文化软实力与“文化强国”战略

到了十七届六中全会所做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中,文化软实力概念同新出现的“文化强国”战略目标结合起来了。在这里,中国的国家战略不仅要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而且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此前的国家战略目标表述中,已经先后有过“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经济强国”等,这里则首次确立了“文化强国”的部署。

为什么会在这时从要求“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进展到提出“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显然是考虑到文化的重要性愈益突出了。《决定》指出: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社会主要矛盾。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既要让人民过上殷实富足的物质生活,又要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文化生活。我们必须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自觉把文化繁荣发展作为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重要内容,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基本要求,进一步推动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精神需求、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为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强大精神动力、有力舆论支持、良好文化条件。

在这段并不简短的论述中,引人注目地出现了以三个“更加”和四个“越来越”为标记的排比句。三个“更加”分别是指文化对国家“综合国力竞争”、“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性已变得“更加凸显”、“更加艰巨”和“更加紧迫”。重要的是,这三个“更加”的主要着眼点,已经从十七大报告阐述三个“面对”时的以国内着眼点为主,而转向以国际着眼点为主了,目标在于争取中国在全球综合国力竞争、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方面的主动权,这显然是在为“文化强国”战略的制定而提供文化缘由。

二、 国家文化软实力与文化重要性的凸显

与此同时,有关文化的四个“越来越”表述,与十七大报告时的三个“越来越”表述相比,增加的一个是“文化……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这个增加显然意在凸显文化与“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密切联系,更准确点说,是凸显文化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我们知道,此前的传统马克思主义的权威表述往往是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含文化)而不是相反。但这里却等于相反地主张上层建筑(含文化)支撑经济基础,显然是在理论上突破了传统马克思主义的表述,而看到了上层建筑(含文化)在当今时代对于经济基础的特殊决定作用——“重要支撑”。还需注意的是,这里用的术语不仅是“支撑”,而且是“重要支撑”。这就为后面“文化强国”战略与此前的“经济强国”战略之间的紧密联系提供了理论基础:在当今时代,不仅经济基础支撑上层建筑,而且上层建筑也支撑经济基础,两者之间是相互支撑,缺一不可的。这就更加凸显出文化发展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由于如此,文化的重要性就变得这样不言而喻了。《决定》指出:

全党必须深刻认识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精神上的旗帜,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精神力量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

文化在这里之所以变得更加重要了,是由于同此前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及其表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不可分割地联系起来了:文化不仅“引领”全民族的“精神世界”和“精神力量”,而且要“引领”全民族的“物质世界”及其力量,从而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力量。它表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建成,必须同时依赖于物质丰盛与精神充实,而不是“文革”时代所出现的那种物质贫乏与精神强盛的畸形状况。

这样一来,“文化强国”战略目标的提出就仿佛水到渠成了。《决定》的第二部分题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做了这样的表述: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任务,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是要着力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不断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的新局面,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按照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新要求,到2020年,文化改革发展奋斗目标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深入推进,良好思想道德风尚进一步弘扬,公民素质明显提高;适应人民需要的文化产品更加丰富,精品力作不断涌现;文化事业全面繁荣,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努力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整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全面形成;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充满活力、富有效率,以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文化开放格局进一步完善;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发展壮大,文化繁荣发展的人才保障更加有力。全党全国要为实现这些目标共同努力,不断提高文化建设科学化水平,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打下坚实基础。

在这三段核心表述中,“文化强国”战略与“国家文化软实力”之间的关联获得了清晰而又具体的呈现:“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手段或途径。具体说来,“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在服务于“文化强国”战略目标时,包含有一种双重指向:第一,对内“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提升国民文化素质;第二,对外“弘扬中华文化”,以中华文化去感染外国居民。这显然是对此前十七大报告中初步提出的有关内凝外吸战略的一种更加明确和完整的表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