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关于构建裕固学的几点建议
所谓裕固学,粗略来说就是以研究裕固族(及其先民)聚居区(及其周边地区)自然生态和文化生态的类型样式、系统运行与适应变迁为要旨的学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构建裕固学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先贤老子尝言:“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了实现从“裕固族研究”到“裕固学”的学术飞跃,并虑及未来裕固学的构建、发展和繁荣,笔者认为目前最宜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一)构建研究团队
从事裕固族研究的学者,多分布于专业研究机构(例如中国社会科学院、敦煌研究院等)和高校院系(例如中央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西北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等),比较分散且层次不一。裕固学能不能发展起来,关键是人才。从目前情况看来,人才匮乏的情况还没有得到根本的缓解,而且以下三类人才奇缺:一是承担重大课题的领军人物式的人才;二是进行学术组织的社会创业家式的人才;三是精通两种裕固语和汉语,且能持之以恒进行田野调查的人才。
语言能力是限制从事裕固族研究的学者成长和发展的首要因素。一方面,裕固族有两种本族语言,是否精通两种本族语言,对研究质量有一定的影响。以本族学者队伍为例,目前的情况是能熟练使用本族语言的学者,专业研究能力和汉语学术写作水平却差强人意;专业研究能力较强和汉语学术写作水平较高的学者,又不能熟练使用本族语言。至今还没有出现既精通两种本族语言,又能“站在巨人肩上”做出上乘研究的本族学者。另一方面,对使用范围较广的学术语言,如英语、德语、俄语、法语和日语等的实际应用能力非常有限,这在很大程度上直接限制了学者们构建国际学术网络和展开国际学术合作与对话的能力。
解决上述问题最重要的举措还在于学术共同体的构建、培育和涵养,以便共享某种价值、态度和行为方式,因为学者是非常重视学术意义追问和学术共同体归属的特殊人群。先贤孔子尝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6]61要想使学者都能成为“乐之者”,就得不断加强学术共同体建设。另外,不断吸引学术研究的新生力量加入裕固族研究队伍,也是有益的举措,其中包括不断提升裕固族地区学校教育质量,让裕固族青少年能以优异成绩进入国内外一流大学学习深造,以便能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本族学者。
(二)夯实资料建设
任何学科、领域的学术研究都对文献资料的整理和研究极为重视,这是最基础的学科和领域建设工作,裕固族研究也不例外。过去,我们常常感叹关于裕固族的文献资料非常少,以致裕固族研究除田野调查搜集共时性资料外无法深入开展历时性的研究,现在看来其实不然。第一,仅汉文资料近年来就有相当重要的发现,最为重大者莫过于裕固族研究专家高启安等人对明代史志《肃镇华夷志》的点校和刊印,“在东乡、保安、土族、撒拉、裕固诸明末清初形成的少数民族中,由于《肃镇华夷志》的存在,使裕固族成为唯一有早期专门史料记载的民族”[7]前言·15。第二,在近现代汉文档案资料的发掘中,裕固族研究专家闫天灵在甘肃省档案馆发现了民国甘肃省民政厅档案,其中有大量关于“黄番七族”“部落制”改“县乡制”的文电、报告、请愿书、信函等档案资料[8][9]。第三,裕固族研究界对回鹘文资料相对熟悉,但对蒙古文、维吾尔文、藏文、满文等兄弟民族文字书写的相关资料的整理翻译基本处于“拓荒”阶段。第四,由于裕固族的文字——回鹘文失传了,裕固族口头传统资料较为丰富,但学术界常常以小民族“只有神话没有历史”的谬见(要知道实际上口头传统是文字历史的“先祖”)贬低口头传统资料的价值,现实中确实也存在“不把豆包当干粮”的现象,致使大量珍贵的口头传统资料没有被及时、准确地采录和整理出来。第五,对波斯文、俄文、德文、法文、英文、日文中的相关资料的整理翻译也很不足。第六,对从波塔宁开始的国外学者的田野调查资料,从蒙藏委员会酒泉调查组(后改称河西调查组)开始的国内学者的田野调查资料的整理和刊印均显不足。因此,总体上看来,裕固族研究的资料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做得还远远不够,对裕固族研究的支撑作用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
现在中国学术界提倡“原创性研究”,本来是针对学术研究中大量存在的“千篇一律、千文一面”的现象提出的对策,但是现实中造成了对忽视资料建设以及“翻译不算成果”“为理论而理论”的实际后果。笔者认为,“原创性研究”的集群知识生产效应一定是建立在对扎实有序的资料建设和深入研究的基础之上的。通过文献研究,我们实际上不仅仅可以推进学术研究,而且对于那些语焉不详甚至以讹传讹的大众文化现象也起到批评和矫正作用。例如,近年来关于裕固族名称的由来有个别违背历史事实的言论。实际上,汉文书写的族称“裕固”,是根据本族自称“尧乎尔”汉文音译“玉固尔”并加以修饰而来的,是裕固族原亚拉格部落头目安进朝和第一代知识分子屈大元共同合作的杰作。1953年10月13日,周恩来总理代表中央人民政府批准了甘肃省人民政府的相关请示报告,将尧乎尔人的汉文族称正式定下写作“裕固族”[10]172-176。
今后,裕固族研究界要重视资料建设工作,要给在资料建设工作中取得成就的学者以高度评价,要鼓励相关的专业研究机构、高校院系和裕固族地区档案馆、图书馆、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中心等机构积极参与资料建设工作。
(三)加强学术交流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和迅速发展,中国的国际地位越来越高,与国外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交流越来越频繁,这给国内从事裕固族研究的学者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学术交流氛围和机会。裕固族研究界要仅仅抓住机遇,走出国门去宣传裕固族研究所取得的成就,与国外学者一起聚焦问题,拓展理论和方法,争取使裕固族研究的质量得到迅速提升。裕固学能不能生存、发展和繁荣,说到底取决于它对民族、地方和国家发展的贡献。我们要坚决破除“等、靠、要”的传统思想,要坚定树立以成就和贡献获得政府、市场和社会支持和赞助的现代思想。
2010年以来,裕固族研究界的学术交流有了实质性的发展,召开了专题性和综合性的学术会议,有时在宏大学术主题的会议上也专门组织了专题性的研讨。2013年6月,笔者和裕固族学者阿尔斯兰共同创建了裕固族研究QQ群,为裕固族研究的专家学者提供了分享研究资料和研究心得、相互交流沟通和切磋砥砺的学术平台。
鉴于国际学术界越来越重视和推崇“低成本、高效益”的小型专题研讨会作为学术交流和知识生产的主要方式,今后,我们要更多地鼓励学者们以这种形式就某个研究主题进行深入探讨和深度交流。同时,鉴于从事裕固族研究的学者们分散在世界各地,我们应鼓励学者掌握多种语言文字交流能力,这样就可以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及时和即时的资料传递和学术交流。
笔者从事裕固族研究以来,始终抱定年轻时代就树立的人生志向,即通过学术研究来发展和繁荣裕固族文化,进而激发、坚定和提升裕固人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信心和能力。人口较少民族拥有“大志向、好生活”,这是笔者对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裕固人的未来期许。学术研究最终服务于人类发展,裕固学最终也是服务于民族、地方、国家和人类的协同发展,故学界同仁应集合力量、共同努力,真正缔造出一门追求文化共生与民族团结,迈向和谐社会和美好生活的学问——裕固学。
参考文献:
[1] 多红斌.编者手记[J].甘泉,1997(1):48.
[2] 巴战龙.高天飞鸿[J].甘泉,2000(3-4):108.
[3] 多红斌.主编絮语[J].甘泉,2000(3-4):108.
[4] 韩杰.传承、发展与交流:“裕固族文化发展学术研讨会”综述[J].河西学院学报,2012(6):24-27.
[5] 巴战龙.主持人语[J].河西学院学报,2013(1):1.
[6] 程昌明,译注.论语[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1999.
[7] 李应魁.肃镇华夷志[M].高启安,邰惠莉,点校.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6.
[8] 闫天灵.自治与县辖的“马拉松之争”——1942—1954年裕固族地区行政改制研究[C] //钟进文,巴战龙.中国裕固族研究(第一辑).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1:60-73.
[9] 钟福国,闫天灵.上访博弈的生成与蔓延——裕固族地区“马拉松改制”再研究[C] //钟进文,巴战龙.中国裕固族研究(第一辑).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1:74-86.
[10] 巴战龙.学校教育·地方知识·现代性:一项家乡人类学研究[M].北京:民族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