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悦娅临证心悟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对今病起于“过用”有感

中医认为“生病起于过用”,这是对疾病起因的高度概括。有人说生命在于运动,《吕氏春秋》也有句名言“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任何事物只有不断的运动、更新才具有不朽的生命力。对于那些贪图安逸,四肢不勤,出门以车代步,工作之余、三餐之后就端着手机、守着电脑,屁股都懒得动一下的人来说的确是这样,这样的人如同不流动的水、不转动的门枢难免要腐朽。人的生命也是这样,形体要适度活动,使气血保持运行通畅,才能保持正常新陈代谢、吐故纳新,在运动中保持健康。

但是“动”和“用”要适度,不能过度,甚至耗损元真之气。在当今,社会竞争激烈,工作节奏紧凑,心身难免过劳,如果我们自己再过度劳耗,包括劳体、劳心、酒色无度,那真是自作孽不可活了。早在几千年前,古人就已经有“过用”致病的认识。《素问·经脉别论》中有论饮食过饱、情志过惊、负重道远、行走过急、劳力过度而致病理汗出,因而警示人们“春秋冬夏,四时阴阳,生病起于过用”。

一、情志不可太过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言“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喜、怒、忧、思、悲、恐、惊,是人所应有的精神意识,对外界事物的反应,在正常限度内,并不会致病。但当情志波动过于激烈,或大起大落,或持续过久,则会内耗精气,扰乱气机,影响脏腑功能,导致机体正常生理紊乱而致病。故《素问·举痛论》曰:“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惊则气乱……思则气结。”即便是大喜,过度也会夺命的,这在生活中也不少见。更不用说那些常怀愤世嫉俗之心,事无巨细一争高低,岂不知大怒伤肝,肝火上炎,肝气上冲,则会见有头痛、目赤,血压升高,甚至引气血逆乱、蒙闭清窍而昏厥。日常生活中不乏“气昏过去”的例子。肝气太旺还容易动血,还会发生气血逆动的各种出血,如肝火上逆伤及肺络则咳血;肝火下扰血室则会出现月经量过多、崩漏等。所以情志要保持平和柔顺、舒展豁达、积极向上,平和又生机勃勃,全身的生理功能也就随之健康有活力,有生机。

二、财欲不可太过

都知道财富能给人带来舒适的生活,岂知财富也能害死人。故鄙吝者,每以招尤。慢藏者,因多诲盗。为财无穷奔波,多耗竭心力体力,自然影响健康。更不用说贪得无厌者,常顾利忘义、损人利己。甚者骨肉为之相残,手足为之相斗。盖财本通神,不容剥,积则金精崇作,争则罄囊祸生。凡受利中之害者,又不知其几何人矣。

三、饮食不可太过

《难经·第四十九难》有“饮食劳倦则伤脾”,饮食过饱,甚至暴饮暴食会使肠胃负担太过,超出其正常运化功能的承受力,则如《素问·痹论》所言“饮食自倍,肠胃乃伤”。脾胃受损,则食谷不化,食谷不化壅滞难消沤为湿浊痰毒,浸渍机体而生疾病。今所谓“三高”之疾,又何尝不是饮食超过机体自身运化代谢能力所致呢。

四、精气神不可过劳过耗

包括劳体、劳心、劳房,均不可太过,太过则内耗精血,损伤脏腑;外耗神气,消削形体。如过度的费心焦虑、多思多虑伤及心神心力;房欲过度,淫溺好色,无所节制,都会精血耗竭,真元失充。气血妄耗,入不敷出必然会导致身体的亏空。形体的运动也是要根据个人体能来衡量,不可超限过耗。《素问·宣明五气》有言“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则是其中之例也。

总之,凡事不可过度,不可失于平和,“生病起于过用”是疾病起因的高度概括。人类是自然界一分子,生老病死,无法逃脱自然规律。遭遇天灾,如洪涝、地震、瘟疫等无法躲逃;横遇人祸,如明争暗斗、凶杀伤残亦时时难避,如今现实生活给我们健康带来的负面影响也不是我们能回避的。在这个世界上,唯一能掌控的是自我的内心和自我的行为。让我们的心不要太累,让我们的行为有理智不狂妄,是我们为自身健康能做到的把控。不为酒色财气所诱,不为功名得失所累,饮食起居有规律,应该是我们的健康守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