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研究目的
本书利用农户家庭及其所在村庄的微观调研数据,依据多维理论分析框架,引入社会信任与关系网络两大核心因子,在分析当前农户参与小农水供给的现状及现实问题和测度与解析社会信任与关系网络各指数的基础上,采用多种数理模型及方法,阐明农户参与小农水供给的行为决策过程及其最终结果的影响机制,旨在为中国小农水供给机制创新提供科学依据。具体研究目的如下。
(1)在公共产品供给理论、社会资本理论、集体行动理论等多维理论体系指导下,建立社会信任、关系网络与农户参与小农水供给的理论分析框架,以阐释三者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2)基于中国黄河灌区5个省份的微观农户及村庄调查数据,结合农户参与小农水供给的内涵与外延,深入剖析农户参与小农水供给的现状,以厘清农户参与小农水供给的现实问题。
(3)依据现有理论分析及本书研究设计,构建社会信任与关系网络的表征指标体系,进而利用因子分析法,以获得社会信任与关系网络的各类指数,为本书实证研究提供资料支撑。
(4)基于社会信任与关系网络的双重视角,利用相关数理模型及方法,探究社会信任与关系网络对农户参与小农水供给的影响机制,以实证解析农户参与小农水供给的响应、水平及效果的作用机制。
(5)依据理论分析及实证研究的结论,提出优化农户参与小农水供给的政策建议,为促进中国小农水供给制度创新,提供现实理论支持及科学实践依据。
(二)研究意义
本书在小农水日渐式微的现实背景下,以农户参与小农水供给为研究对象,引入表征社会资本的关键因子——社会信任与关系网络,试图解释农户参与小农水供给的内在机制,以寻找新的提高农户参与小农水供给积极性及效果的社会动员激励机制,以期为完善中国农村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建设以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事实依据及实践参考。具体研究意义如下。
(1)剖析社会信任、关系网络与农户参与小农水供给之间的内在逻辑机制,建立比较科学的理论分析框架与实证分析体系,以丰富小农水供给研究及社会资本研究的理论体系与实证方法,研究具有一定理论意义。
(2)辨析农户参与小农水供给响应、农户参与小农水供给水平与农户参与小农水供给效果的核心影响因子,阐释社会信任与关系网络对农户参与小农水供给的作用机制,为创新小农水供给机制体制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参考,研究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3)运用微观农户及村庄调查数据,阐释农户参与小农水供给的内在机制,结合现实实践,提出优化农户参与小农水供给的政策建议,为政府相关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研究具有一定实践意义。